阅读历史 |

第374章 第374章(2 / 2)

加入书签

玖少卿若有所思看狐源一眼。但他说的有理有据,都城空虚,实在不妥,须贾犹豫有顷,出于对自己的自信,点了下头。

然而,还在点兵,过了两日,西边来了告急:梁国邀请齐国攻滕,攻下来分好城池,玖玺桓和谢宾带兵拔营的时候,梁军转手来了个背刺,二人率军且战且退,被围困在一个滕齐边境的山谷。

众人静默片刻,开始骂骂咧咧起来梁国的背信弃义,骂咧一阵后,自是讨论先支援北境还是先支援伐滕军的问题。

答案基本是一边倒的,梁国近来疯狂扩张,他们不敢掉以轻心,而燕国,终究是几战几败的手下败将;且齐国东西径短而南北径长,梁军要是有心做什么,明显更加危急;陷在滕国的棘门军是各家精英子弟,北境的守军却多是民兵和不受器重的子弟够成的,孰轻孰重。

只有谢涵持反对意见,“梁国虽疯狂扩张,却并不是盲目扩张,他们只针对绞滕等小国,何故忽对我国用兵?凡事总有目的,本君记得,不久前梁国刘氏才访燕,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否做了什么交易,是否正是想利用我们这种心思牵制北境援军?”

“这是温留君的猜测。”须贾沉声道:“先抵挡梁国,再后续征兵往北境,我们来得及;先出兵北境,再征兵前往滕国,恐怕来不及。”

“这是我的猜测不错。大将军不想听猜测的话,我还有另外的话讲。”谢涵道:“梁君未立,三家军心不齐,各有矛盾,我想比起派出援军,或许挑拨离间,才是最快的救援之法。一个使臣快马加鞭,总比一群军队哪怕疾行军来的快。这是其一,其二,燕国周边,唯有召国可以牵制,梁国周边却包围着雍楚,召国弱小,雍楚强大,我们完全可以请雍楚制约梁国。”

狐源沉吟片刻,“温留君所言甚是,只是雍国地远,楚国又刚与我国有些嫌隙。”

这就有些尴尬了,抢地一时爽,其后火葬场。

“有些嫌隙怎么了?谁还与谁没些嫌隙了?”谢泾喜欢光芒万丈的谢涵,可不喜欢对方被呛声,“左不过多舍些东西出去罢了。”

“不怕舍东西。就怕楚国会拖着,一边拿了东西,一边慢悠悠行军,等他们到了,梁军与我军许会两败俱伤,他们尽可渔人得利。”谢艮叹一口气,“我国与梁国都挨着楚国,这才是对楚国最有利的不是么?”

狐源道:“臣还是赞成先救伐滕军。”

玖家势力泰半都跟着玖玺桓出去了,玖少卿自然不能放着不管,也就顾不得和谢涵刚刚修的“旧好”了,“臣复议。”

拾夏纠结于北境的自己势力,与滕国的盟友玖氏、好友玖玺桓,一时犹豫不决。

须贾从轻重缓急看,“臣复议。”

“扑通——”谢涵跪了下来,“儿臣一直有一事未禀明,原是想给君父做五十大寿的贺礼,现在却不得不说了。儿臣今年回扶突之前,去长河边巡视过一次,郑演大师曾向儿臣保证,八城沟渠建成后,可养活五百万人。山延水长,儿臣不怕燕军长驱直入,却怕燕军占领八城后,难再夺回来。”

一直安静仿佛壁花的须家主须弥猛地开口了,“此话当真?”

五百万人,就是四分之一的齐国,八城的城池能养活三十座城池的人,这样丰茂的土地,除了邹国中心地带,再找不出第二家来了。

这八城的意义一下子就不同起来,原本一面倒的情况也开始左右摇摆了。几人犹犹豫豫问谢涵:“温留君可有什么证据能证明?”

“大师口语,要我现在如何证明?”谢涵伏首,“只是若五年后,八城没有这种收成,但叫我项上人头请罪。”

他说的太果决,太掷地有声,殿内众人互相眉目示意,只有谢泾跳出来说,“收成这事,从来说不好,许今年有了明年无,又看天气雨水,三哥不要把话说太满,还是过上十年八年看平均收成不迟。”

“……”

就在这朝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又有信件送进来,本不是什么大事,却偏偏因为当事人的身份,而一下子敏感起来,“燕军左将军乃雍长公子无恤?”

--------------------

作者有话要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