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1、第 81 章(1 / 2)

加入书签

萧湛初自陈令抄下, 落在安定侯眼中,自是大惊,连忙就要上前劝谏。

这于他家女儿来说,自然是万千之喜,但他也知道,兹事体大,此自陈令一旦公之于众,只怕是引来朝廷轩然大波。

须知本朝重孝道,为官者若遇丧期, 需要停官归家守孝三年, 便是前头皇帝也有亲自入陵园为先帝守陵的,但是这纳妃一事,关系到江山社稷,关系到国本稳固,皇室血脉传承,如今自己女儿并无血脉傍身,天子膝下无一儿半女,若是就此不曾纳妃进女,只怕是从此后,自己女儿将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家也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

萧湛初却看出了他的意思,淡声道∶"岳父,朕意已决,无须再议。"

安定侯听此言,猛地抬眸看过去, 稳居于帝王之座的他,只是轻轻几句罢了,却有着难以摧灭的威严感,那是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仪。

安定侯顿时明白,他并不要听自己劝谏,他只是先通知自己的。

**********

安定侯夫妇回去后,彼此一个商量,自然是又惊又喜又怕,也不知道心间是什么滋味,喜的自然是天子对自己女儿的疼爱,好像有些不同寻常,自己女儿并不提担心后位不保,惊的是如此情深,只怕女儿反受其害。

而萧湛初的自陈令发至中书省,迅速传遍全朝,朝堂哗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三年不纳妃进女,这意味着什么?意思是后宫就那样眼盲皇后了?这像什么话 ?

一时皇朝宗室之中,三日七次上表涕泪启奏,更有朝中谏臣慷慨激昂 ,萧湛初哪里理会,听是听了,却是面无表情。

这个时候 ,就有人哭过去太后那里了。

已经成为太皇太后的昔日太后,如今却是吃斋念佛,外事一概不理,至于大家提到的三年不纳妃进女,她只反问道∶"昔有睿帝为父进陵园守孝三年,皇上效法古人,岂不正是大孝之道?"

太皇太后一句话,不知道堵回了多少宗亲的口。

朝中之人,还是继续上谏,继续被无视,于是便有人跑过去找安定侯了,意思是让他一起进谏,"好歹劝劝你这位皇帝女婿,还有你家那女儿"。

然而安定侯何许人也,早就知道自己怕是不得清闲,事情一出,马上告恙在家了,甚至连自己几个儿子都不许外出,若是有拜访者,行,我也不是不见你,只是我体虚,见不得风,一次只能见一个,且每次不能超过一刻钟。

那些好不容易见到安定侯的,进去后就闻到满室药味,之后就听到安定侯狂咳不止,你待要说话,他就愁眉苦脸"什么 ?竟有这事,我竟不知,那怎么办呢,我也不知啊 !"。

这么一番话过去,人家就继续咳了,又有侍女伺候着要吃药,谁能有那厚脸皮继续待下去呢,还不是自己走人了。

其实说起来,安定侯夫妇心里也是苦,萧湛初和安定侯夫人的那些话,让他们根本不敢轻易再对自己女儿说什么了。

昔日那个年轻倨傲的皇子女婿,如今登上帝位,已经有了帝王气概,他沉默寡言,但是金口玉律,绝不许人质疑。

事到如今,只能抻着躲着,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

好在前朝这些事,纷纷扰扰 ,总算逐渐消停了,只有极个别的还时不时上谏,其结果自然是被无视。

顾玉磬并不知道前朝事,她眼盲 ,平日能接触的,都是女官们告诉她的,那些不好的,轻易不会传到她的耳朵里,她正野心勃勃地想当好这个皇后,还每日跑过去向太后请教后宫治理之道,太后听了她的主意后,倒是觉得极好 ∶"后宫其实苦,熬起来真苦,那些先帝留下的妃嫔宫人,若是有子女的还好,没子女的,可不是在宫中苦熬一辈子,让她们分担治理之职,手头有事可做,倒是不至于那么苦闷。"

顾玉磬得了太后允准,更加放开手脚,先布置六局女官,又逐个见了先帝留下的妃嫔才人,忙得不亦乐乎。

萧湛初见她醉心于此,倒是没说什么,反而适当地帮着献计献策,偶尔帮她立威,私底下也帮她铲除障碍,是以顾玉磬的皇后大治后宫之策,竟然顺利得不可思议。

顾玉磬心中大快,越发觉得自己是贤内助,一时想起上辈子发生的一些事,她便想着,自己要不着痕迹地对萧湛初进行规劝 ,让她对上辈子许多事有所防备。

只是自己到底深居后宫,说的话,他未必信,所以自己应该怎么办 ?

顾玉磬绞尽脑汁,开始想着,自己假托做梦,就说梦到了什么,只要应验了,后面的他就容易相信了。

而如今,朝中最让人操心的,一个是大家遭遇的苏南暴动,一个是北羌国可能进犯大昭。

她想起这个,倒是有些迫不及待,想把这些说法告诉萧湛初。

以前的她,根本不曾多想,比如知道苏南暴动,没想过怎么解决,只想着让自己大哥避开就是了,但是现在萧湛初当了皇帝,她母仪天下了,顿时觉得,天底下就是她的子民,她应该尽自己所能,而不是只一心护着自己的小家。

此时的顾玉警,虽然眼盲了,可她操心的,谋划的,可是比她之前两辈子加起来还多。

只能说她以前太多懒散,心无大志,任性妄为,如今终于想把"皇后"这个位置做好了。

这么想着,她突然记起来,后宫是不是该进几个新人意思意思了?

于是她问起来身边的女官,女官听闻,略惊,一脸为难,顾玉磬追问,女官只好实言以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