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3. 123 番外.减税的较量(2 / 2)

加入书签

晋王损失了四万余名兵员。

朝廷这边也死了三万多人,本来勉勉强强要凑够十万大军的,这下又只剩六万来人了。

但经此一役,短时间门内,晋王军队也没有力量再组织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了,双方都偃旗息鼓,进入对峙阶段。

晋王得知战败的消息,气得脸色铁青,摔了好几个花瓶。

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很快,邻近的几个朝廷州县都传来了消息,朝廷准备减免十分之一的税收,让利于民。

这个消息让各地的百姓无比欢喜。最近这几年,朝廷屡屡加税,他们已是苦不堪言,没想到新帝登基会给他们减税,这可真是个意外之喜,省下的这些税也能让他们多吃几顿饱饭,只要不遇到大灾荒年,今年应不会饿死人了。

更惊喜的消息还在后头,朝廷决定对去年受灾和战乱的地方,比如固州已经附近的几个州县,还有江南个别地方,划拨一部分种子,无息借给当地的老百姓,以帮助百姓春耕。

这两个政策一出,刘子岳的声望一下子窜了老大一截,尤其是江南饱受各种灾难的百姓,更是感激涕零,民间门自发上书官府,要求给新皇塑像供奉。

地方官员自是想答应这个能拍皇帝马屁的好任务,左右又不用他们出钱出力,动动嘴皮子就能博得圣上欢心,多好的事。无奈朝廷似是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下了旨,严禁各地官府进行各种劳民伤财的活动,其中就包括了为新帝歌功颂德。

他们可不敢顶风作案,到时候马屁拍到马腿上,够他们吃一壶的,所以只能将激动的百姓好言劝了回去。

这事在各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快也传入了西南各州,与固州临近的金州、襄州等地首当其冲。

袁咏志将这事报告给了晋王:“殿下,朝廷这么一弄,怕是咱们控制下的各州也要人心浮动了。”

底层老百姓才不管谁当皇帝呢,甚至,很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坐在龙椅上的那位是谁。他们只会被利益所诱惑,谁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他们就拥护谁,就这么简单。

晋王自然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

长此以往,相邻州县的百姓迟早会生出异心,无论是存了反志还是逃到朝廷控制的地盘上,对他们都极为不利。因为现如今这种状况,人口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有人口,才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和兵源,也才能撑起晋王的野心。

所以哪怕心里极为不情愿,晋王也必须得跟上:“传令下去,咱们控制的所有州县,降税十分之一,各地官府尽量帮助百姓春耕。”

也只有春耕顺利,秋天才有粮食,也才能为他的大军提供粮草来源。

袁咏志点头,有些焦虑地说:“殿下,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咱们去年虽从江南带了大批粮食,可消耗也大,还有阵亡将士的抚恤等等,都得不少银钱。”

他们的兵力前阵子损失不少,又得招募一批兵员,总兵力至少得维持在十几万以上,才能与朝廷对抗。

但西南地区,山多平地少,人口密度也远不及中原和江南这等富庶之地。

人口较少意味着税收少,而且西南背靠大山,虽有天堑,却也导致往西往北的交通不畅,这就意味着跟外界的商业会比较少,商税能征收的也不多。

所以哪怕晋王占领了十来个州,可以这些州府的税收来供应大军也是比较困难的。减税会导致他们的经济更加紧张。

晋王冷笑:“袁长史不必担心,我们手头紧张,国库就不紧张吗?我倒是看看谁能耗得过谁。”

国库这些年的资金有多紧张,他清楚得很。

他的好父皇,可没为刘子岳留下多少财产。朝廷要供应几十万大军,各地官员衙役,宗室皇亲以及庞大的后宫,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负担比他重多了,刘子岳为了获得民心,颁布减税的诏令,他倒要看看,朝廷能撑多久。

袁咏志一想也是:“殿下所言有理。不过臣认为,殿下可比平王做得更好,正值春耕,不如殿下亲自下田,与民同耕,既能赢得百姓的好感,也能督促各地官府关心重视春耕。”

作秀嘛,谁不会呢?朝廷减税,他们家王爷不但要减税,还亲自种田。

晋王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袁长史此计甚好,安排吧。”

***

固州之战的消息传回了京中。

朝廷上下一片哗然,皆是对晋王谴责不已,更有大臣跳出来,愤怒地表示:“陛下,晋王不顾国丧,也完全不理朝廷的和谈诚意,竟出兵攻打固州,微臣认为绝不可姑息,应派大军立即剿灭了这等逆贼!”

说得很好,可打仗的条件呢?

朝廷新派去了五万人,但一下子就损失了三万多。从去年到现在,禁军的损失已高达八万,拿什么去打?

现在京城的禁军已不足十万,这么少的人,绝不能再派去西南了。

有大臣也想到了这一点:“陛下,可向江南等地就近征兵,朝廷幅员辽阔,人口是晋王所占地区的好几十倍,在人口上有压倒性的优势。”

刘子岳点头:“两位大人说得有理,但招募兵员,养兵的银子从哪里来?此外,西南地区易守难攻,强攻损失会很大,这个责任谁来担?还是在场哪位大人愿意主动请缨,前往前线作战?”

问到最实际的问题,刚才还慷慨激昂的人都变哑巴了。

刘子岳也没揪着他们不放。

大臣们愤怒是正常的,他也愤怒,晋王真是太疯了,为了一己之私,置无数人的性命于不顾。但现在大景千疮百孔,国库空虚,百姓生活艰难,再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很可能会让这个破碎的国家彻底瓦解。

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存钱存粮,恢复人口。汉驱逐匈奴,积几代之力,等一等又何妨,现如今最要紧的是恢复国力,再来打一场必胜的、人心所向的仗。

话是如此,但该做的工作也要做。

下了朝,刘子岳就将几个重要的大臣叫到延福殿议事。

“冉大人,晋王不顾朝廷的和谈诚意,寻机偷袭,造成数万兵员伤亡一事,双方损失惨重一事,对外宣传出去,让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晋王的暴行。他既非要一条道走到底,那朕就要他遗臭万年!”

冉文清现在在礼部担任右侍郎。

他连忙站出来道:“是,陛下。”

“陛下,微臣有一事启奏,微臣知道,陛下是不愿意增加百姓负担,故而不愿意增加太多兵员,但如今京城外的驻军只余八万余人,这是历朝历代皆未有之事。为了京师的安全,微臣提议再招募一部分兵力。”陈怀义站出来道。

黄思严也赞同:“陛下,陈大人所言甚是,禁军实在是太少了。”

刘子岳觉得不少,西北有雷将军驻守,不用担心拓拓儿人打到京城。江南有贺绥与鲍全,也可无忧,南越更是有赵世昌所带领的南越水师,只要各地的防线没被突破,京城就无忧,禁军少一些又有什么关系?

但前不久的一仗,损失惨重,以后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得安排人前去西南支援,确实应该囤一部分兵力。

刘子岳琢磨了一会儿说道:“招募五万兵员吧,不过这次对外尽量招募平民子弟,未免贵族子弟进来占位置,黄思严,你派人暗地里放出风声,这批兵员是准备派往西南前线的。”

如此一来,那些想进禁军混日子混资历的世家子弟大多都不敢报名了。

西南战事不顺,其实与禁军的战斗力不行有很大的关系。

照理来说,禁军的待遇是最好的,也是军中精锐,应是铁血之师才对。

大景初立事,确实如此,但此后一代代,禁军驻扎京师,几乎没上过战场,安逸久了,从上到下都开始懈怠,战斗力自是大不如前。

而且禁军是天子近卫,有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这对那些科举不行又不能继承家中爵位的世家子弟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出路,成器的进去可往上爬,担任了皇城侍卫便有机会获得圣上的青睐,万一哪天被皇帝赏识了,一跃龙门前途无量。不成器的,也能在禁军中混个一官半职的,说出去也好听,还多一份饷银,也算是个不错的去处。

而且因为权贵子弟比较多,里头的关系盘根错节的,吃空饷的人也不少,实际兵力远不如名册上的多。

这些可都是国家的蛀虫,只是刘子岳刚登基,地位还不是特别稳固,不好操之过急。不然触碰到了这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会招来他们的一致反对,一个弄不好朝廷动荡,于当下的局势不利,所以只能来日方长,以后再寻机好好收拾他们。

旧人暂且不能动,但新招募的兵员完全可以撇开他们,而且还有现成的借口。

黄思严掌管禁军,自是知晓刘子岳的用意,他也很看不惯那些二世祖们,当即高兴地说:“是,陛下,微臣明白了!”

刘子岳笑着说:“好好训练他们,打造一队精锐之师。另外,你暗地里再查查,有哪些是吃空饷的,又有哪些是混日子的二世祖,悄悄记下来。”

等回头寻了机会,将这些蛀虫通通送上战场,让晋王帮他解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