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091(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太子也太抠门了,嘴上说得好听,一直念叨着您,结果连盒糕点茶叶都没给您捎,还是晋王够意思。”黎丞吐槽完,将两人送的礼物也一并呈上。

刘子岳只拿了那箱银子,其余两件物品推了回去:“这是黎大人凭本事得来的礼物,送我做甚?拿回去。这银子我收了,南越以后花银子的地方恐怕多了去。”

黎丞这才将东西拿了回来,又道:“殿下,臣在出京时碰到了李安和,他特意找臣搭话,臣本是想着庸郡王那边的事已了了,想将他带回南越的。但他说,这是博取庸郡王信任的好机会,坚持要回去。”

这确实是李安和的做事风格。

李安和骨子里有一种赌徒的心理,所以当时才会拿出全部的家当甚至连房子都当了去京城做买卖,就是想东山再起。

这种人一辈子都是不安分的,他们喜欢刺激的生活,也享受这种刺激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和财富的回报。

刘子岳笑道:“他这人精明得很,由着他去就是。回头我给陈大人写信时提一句,让他留意点,若是李安和有麻烦,让他帮忙搭把手,争取将人送出京城。”

黎丞点头:“有陈大人看顾,应不会有事。”

谈完了李安和,刘子岳说起了另外一件事:“高州到连州的路已经修通了,已经往广州这边接了,还有一段最难的路,你回来得正好,这事就交给你了。”

三州连通的路完全是按照国道的标准修的。

已经建了一两年,但因为都是农民来做工,农忙时要播种收割,夏季南越又太热了,因此只能时断时续,到目前还剩距广州最近的这一段路。

“是,殿下,这事交给臣,现在稻谷收割了,天气转凉,正是修路的好时候。”黎丞接下了任务。

他走后,刘子岳看了一下他留下的名单。这是晋王的人落籍在广州的名单,上面不但有这些人的姓名,年龄,在广州的住址,还有其相貌特征。

刘子岳看完后,递给了鲍全:“记下来,若是军中来了这些人,暗暗记住,不要惊动了他们。”

这些人最大可能会想方设法混进军营中,因为除了军营,他们也没别的地方可混入。真正的平王府在兴泰,这些人找不到,广州那座宅子,他也就偶尔过去呆一天,想接近他,军营是最合适的。

鲍全记下,又拿了一封信给他:“冉长史的来信。”

刘子岳打开一看,顿时笑了:“好消息,今年粮食丰收,兴泰囤了不少粮。”

这一两年,刘子岳几乎没多少时间门回兴泰,冉文清每个月都会送一两封信过来,汇报兴泰的情况。目前兴泰已经有六万多人,除了住在镇子上,还在周围形成了几个规模一般的乡村,有一部分家眷移居到村子里,开垦土地种地。

刘子岳的地已经全部开完了,现在开垦的都是无人的荒野,这些地按照朝廷规定三年免税,三年期满后再缴纳田赋。这些田地如今都种上了粮食,今年南越风调雨顺,所以粮食大丰收。

想必高州、连州、封州等地的粮食产量也很不错。

而且现在不管是晋王还是太子都不会再打刘记的主意,也顾不上他,他这边完全还可以苟一阵子。

刘子岳立即给冉文清回信,让其建仓库,将多余的粮食都存储起来。任何时候,粮食这东西都宁可多备点,也不能不够吃。

相较于兴泰的太平与安宁,朝堂上却颇不宁静。

太子一系列的官员积极奔走,费了老大的力总算将崔元庆拱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可不完全是他们的功劳,晋王一系也没少暗中“出力”,帮他达成心愿。

陈怀义作为晋王一系重要的人物,哪怕没有亲自下场,也是相当清楚这其中的弯弯道道的。

事情还没尘埃落定,他便写信告知了刘子岳这事,同时在信中毫不避讳地揭示了晋王的意图。

户部尚书一职空下来后,太子就盯上了这个重要的位置。但太子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郭富深得陛下信任,手握大权,为何却突然不干了?

还不是这位置太难干,郭富担心继续下去晚节不保,所以聪明的急流勇退,荣归故里,安享晚年去了,丢下这个越摊越大的烂摊子给后继者。

户部这些年的开支甚大,平息红莲教花了多少银子就不提了,此外修皇陵,皇帝皇后的整寿,祭天,诸位皇子公主长大了册封建府婚事等等,哪一桩不要银子?单单一桩事少则花数万数十万两银子,多则花几十万两银子。

偏延平帝又生得多,儿子女儿一个接这一个地蹦出来的,年年都有几笔这样的开销,还有宗室的各种赏赐,加起来没个上百万两银子打不住。

而且延平帝还时不时地善心大发,赏赐后妃,赏赐儿子,赏赐宗室子弟,赏赐大臣。银子就跟流水一样往外流。

更要命的是,红莲教虽平息了,但江南的赋税收入却没提高多少。因为人口大量死亡流失,土地兼并较之战乱前更甚。人更少了,能收上税的土地也更少了,这就意味着国库收入的减少。

国库收入减少,但开支却并没有少。户部只能想方设法四处筹措银子,但像寅吃卯粮,卖盐引,增开互市,甚至是卖官鬻爵这样的事都做了,已经没法子可想了。

若是再动用更出格的手段来筹措银子,只怕会惹来大乱子。

太子只看到了户部尚书这个位置的风光与重要,完全没想到这个位置背后的心酸。

晋王巴不得他撞上去。

崔元庆可没有郭富那样的才能,最后肯定是没法收拾这么个烂摊子的,最后迟早会牵连到太子头上。

这阵子太子想方设法拉帮结派,不断在朝堂上扩张自己的势力。他只想着这样能跟晋王抗衡,却忽略了一点,这也是相当于在与延平帝争权。

延平帝这人平日里比较好说话,对子女也很宽容,但前提是不能威胁到他的权力。燕王为何被降为庸郡王,不就是因为手太长,两次盯上了兵权吗?

太子此举无异是在钢丝上跳舞,极为凶险。

刘子岳看完信,再次感叹太子这位置不好坐啊,争也不是,不争也不是。现在唯一能救太子的,恐怕就是延平帝早点挂了,他一挂,太子就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了,至于晋王会怎么做,那是后面的事了。

但就目前来看,情况对太子并不乐观,延平帝身体挺好的,这么搞下去,太子最重要的依仗——延平帝的宠爱,也要没有了。

到时候太子的位置怕是也坐到了头。

晋王就是打得这个如意算盘,他故意退下来,不跟太子争了,让延平帝王去收拾太子。

等太子一完,朝堂上的局势恐怕会更凶险,到时候延平帝是属意晋王,让晋王名正言顺当他的接班人,还是防着晋王抬举另外的皇子跟晋王打擂台,继续他的平衡之策就不好说了。

刘子岳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发展自己的势力,高筑墙,广积粮,勤练兵。这样不管京城那边的局势怎么发展,他都不至于太被动。

只是刘子岳没想到,太子的考验会来得这么快。

八月底,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之一。

但大景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距京城西南六百里的利州发生了大地震,京城都有震感。

这次地龙翻身是在半夜子时左右,当时大家都处于睡梦中,完全没有防备,因此造成了格外严重的损失。尤其是利州和紧邻的四座县城,因为城中房屋密集,人员聚集的缘故,死伤特别严重。

临近的贡州、康州灾情也比较严重,城中多处房屋坍塌,造成不少的人员伤亡。

乡下因为房屋间门隔较远,很多都是简陋的泥土茅草房,死亡相较于城内要轻不少。

逃命都来不及,哪还有功夫管家里的财物粮食。

几州一时哀鸿遍野,地方官员连忙往朝堂送了急报,恳请朝廷支援。

其实当晚,因为有震感的原因,朝廷已经知道发生了地震,但因为通讯不发达,确定具体的位置还是花了好几天。

接到利州、贡州、康州送来的灾情急报,延平帝当即招来重臣商议这事,甚至连久不上朝的晋王都叫来了。

太子一看到晋王出现在延福殿,眉头就皱了起来。

延平帝没看到,也没功夫去管这等小事,他让邬川将三州送来的灾情急报分发给诸位大臣,焦急地问道:“诸位爱卿,利州发生大地震,三州十六个县受灾严重,波及数十万百姓,你们怎么看?”

陈怀义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救灾如救火,此事刻不容缓。好在现在是秋季,天气还不太冷也不太热,微臣建议,朝廷速速派人前去救灾,并从附近州县调拨一部分粮食和药材过去,安抚当地百姓,组织幸存的百姓自救。”

现在这个季节发生地震只能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天气太冷,百姓流离失所,又缺衣少食,很多幸存者会冻死饿死,造成更严重的伤亡。天气太热,尸体会快速腐烂,容易引发瘟疫等疾病。

“陈大人说的是,救灾要紧。陛下,可调集附近几州的驻军前去帮忙救灾。”吏部尚书吴志也说。

灾肯定是要救的,但救灾就意味着要大笔的银子。延平帝侧头,看向崔元庆。

也是崔元庆倒霉,刚上任没几天,连户部的家底都还没摸清楚,就出了这种事。

他见延平帝看他,连忙表态:“陛下,微臣也认为应该尽快派人去三州支援。”

晋王看到这一幕,微不可见地勾了勾唇,主动站出来,大义凛然地说:“父皇,儿臣愿去利州救灾,为父皇分忧解劳。”

听到这话,太子急了。

上回晋王就因为平乱立了大功,在朝廷和民间门都声名远扬,还借此掌握了兵权。这次若让晋王去救灾,到时候,晋王的声势会更上一层楼,只怕全天下都只知晋王而不知太子。

他如今好不容易才勉强压制住了晋王,若让晋王去利州,岂不是功亏一篑。

太子连忙站出来道:“父皇,儿臣也愿去利州,为父皇分担。大哥平息红莲教之乱辛苦了,这次不若就让弟弟代劳?”

他是故意提红莲教这事的。

延平帝有些忌惮晋王,有心削弱晋王的势力,太子也逐渐看出来了。他现在提起红莲教,就是在暗暗提醒延平帝,再派晋王去救灾,晋王必定会像平息红莲教那样重新得势。

晋王听了这话,却不肯相让,道:“这怎么行,二弟乃是储君,身份尊贵,岂可去这等危险的地方。我听闻,地龙翻身后还会有余震,利州仍是很危险的地方,二弟切不可以身涉险,这事还是让为兄去吧。”

兄弟俩相争不下,都想抢着去利州。

殿内的十几名大臣都是朝中重臣,个个都是精明的角色,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完全不插这话,这事派谁去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而且就如晋王所说,救灾有一定的危险性,万一出了事,提这事的人搞不好会招来延平帝的记恨。

延平帝听兄弟二人争执不下,抬手:“够了。”

两人这才各自退了回去,闭上了嘴。

延平帝审视的目光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晋王好不容易老实下来,可不能再派他去。

而太子,虽积极进取,但对比晋王还是差了不少。而且崔元庆是他们推上来的人,救灾这事,若是太子去,户部必定会积极配合,也不至于像以前一样,每次要银子,郭富都跟割他肉一样。

所以思来想去,这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太子。

延平帝心里很快有了决断,道:“救灾一事,交由太子负责,户部拨款一百万两银子,工部全力配合,附近几个州开仓协助太子赈灾。”

此外,他还安排了一万人的禁军给太子,既是保护太子的安全,也是去救灾。

太子听到这个答案,总算是松了口气,抬头得意地看了晋王一眼。

晋王垂下眼睑,一副有些落寞的样子,嘴角却悄悄地弯起了一抹奸计得逞的弧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