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正文 第225章:因果轮回(2 / 2)

加入书签

那日,又是九月九祈福的日子,念儿到感业寺来,只为见母亲一面。萧潇看着远处的念儿,内心波澜起伏,把念儿拦在怀中,泪眼看着长大的念儿,已亭亭玉立。

“念儿,我家念儿也长大了。狄仁杰是你父王与我特地为你选的夫君,不要因为他为官而放弃这段姻缘。我原本还是对狄仁杰有所介怀,没想到他能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另娶她人,若你对他不讨厌,就嫁了吧!他虽为官,但是好官,或许是唯一能保护我们一家的人,你明白吗?把你交给他,我是最放心的。你若嫁给他人,我还真不放心。”

“娘!念儿明白了,念儿嫁!他虽为官,也不在朝为官,也没有违背父皇遗愿,有一定权利或许还可照顾一下弟弟妹妹,我明白了。”

萧潇抚摸念儿,心平气和又说着,“不要说的这般市侩,日子是给自己过的,你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以后狄仁杰他官至几品,为谁卖命,在不在朝为官,都不要有所介怀,哪怕大唐易主,保护好自己最重要。”

念儿糊涂笑着,“念儿明白,皇家事我才不会管,其实只要他待我好,待我的家人好,就好。”

萧潇笑着,这回头看着远处的狄仁杰,答应了他的提亲,亲手将念儿托付于他,匆匆离去,不舍回头看着。

成婚当夜,狄仁杰不慎滑倒,打翻了桌上的砚台。

念儿上前扶着,狄仁杰有意碰到念儿额头,熟悉的场景两人一下回忆起那日宫中偶遇,一人捡起半个砚台,拼好平放在书桌上。原本心有芥蒂的念儿,放下砚台的那一刻,好似放下了所有。

转眼两个女儿如今都成了婚,萧潇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看着长孙无忌新修五礼,干起原本该由吴王所做的事,萧潇心中怨恨难疏。而看着武后一点点笼络人心,权利慢慢从后宫转向朝堂,萧潇总算心有安慰。

李淳风见萧潇的所作所为,不经诧异,“难道,这就是她的历史使命?”李淳风诧异,自己侥幸活了下来,成了真正的李淳风,而萧潇教武后独立女性的思想,一点点影响着武后。李淳风把萧潇的一举一动告诉道姑,道姑开始担心武后早早架空高宗,会搞的一发不可收拾。

那日,总算让武后逮到时机,一个干掉国舅的理由,召见萧潇,还出来笑着迎接。

“萧潇,本宫想你也听到什么风声了吧,这口气总算舒畅了。”

“国舅太尉之职被削?是真的吗?他还有机会翻盘吗?”

武后笑着,见萧潇满眼放光,“不会,你该怎么感谢本宫,本宫不光削了他的官职,还命人诬告了他,也让他感受一下,当年吴王的痛。皇上已经打算把他发配到地方,你放心,本宫更加容不下他,不会让他活不到这个冬天。”

萧潇淡淡笑着,“我要亲眼,看着他死。”萧潇语气平淡,眼神却是那般坚定。

武后看着萧潇,风华依旧,想起高宗每每看萧潇的眼神,心中还是不安,“可以,本宫可以放你出宫,到黔州去亲眼看着国舅死,但本宫要你,从此不在回来。替吴王平反的事,本宫一定做到。皇上那边本宫会周旋,你安心上路就好。本宫会安排一个乐师,装作是你,吴王平反之日,就是她自缢之日。”

萧潇看着眼前的武后,拥有权利后的她,气质完全变了,言辞是那般有力,想好了后面的种种。萧潇低下了头,国舅死了,武后掌握朝纲,自己的仇也算了结了,离开皇宫去看看自己的孩儿,甚好。萧潇点点头,肯定的眼神看着武后。

萧潇换上了武后送来的男子着装,如武后安排一样,明日下朝后混进随从的队伍,从此离开皇宫。

华儿看着着男装的娘亲,笑着如花儿一样,围着萧潇打转。萧潇没有多看华儿,转身无情走了,又回头看着,“你的命运就交给你的父母吧。”

萧潇衣着男装,坐着马车一路赶往黔州,夏末的天气也没有那般炎热。而萧潇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痛等这一天等了太久。

萧潇下来马下车,看到如今住在简陋房屋的长孙无忌,就连烧火这等小事也要他亲自动手。萧潇缓缓走出房门,和另外两个武后派来的亲信。

长孙无忌看着是吴王妃萧潇,无奈笑着,“是皇上派你来的,还是武后派你来的,看来我是活不过今日了呀,想我一世英名,竟败在两个女人手里。当初把你留在宫内,是想借此遏制拥护吴王之人,没想到竟是我是做的最错的一件事。”

“都这个时候了,你对害死吴王殿下,就不曾有丝丝悔意吗?”

“我从不后悔逼死吴王,他必须死在我前面。武后在能耐不过是权倾朝野,而吴王活着他可自立为帝,名正言顺。”

“单凭你一人臆想,就要他死,他到底哪里得罪你了?他安心做一个亲王而已,这你都容不下他吗?”

长孙无忌看着这个浑然不知的女子,“看来吴王什么也没有与你说啊,说他没有野心,骗骗别人可以,但他骗不过我。他深知即便他逼宫成功,也难以抚平人心,以退为进,退出朝堂,当起太师,授课于王孙贵族,操办科举。我也被他行为迷惑了,以为他认命了,可他的口碑却越来越好,特别在年轻一辈的臣子,贵族中,他的学子遍布全国。他当即造反没人会支持,对抗不了世族,可十年后呢?他若称帝没有人会再反对,朝里朝外年轻一辈的大臣世族都是他调教提拔上来的,又谁会反对。他以太师的名义,在授课中一点点淡化贵族势力,收买人心,他这走一步看百步的心思,才最为可怕。他在等我们这些老臣死,那他就必须死在我们前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