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7 章 喊寡人父王(1 / 2)

加入书签

第77章

“人心”二字轻如鸿毛,重如泰山,就像是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捉摸不定,千金难求。

黎筝也没想到自己会无心插柳柳成荫。

只是想解决粮食和棉花的问题,却稀里糊涂的收获了这缥缈难言的“人心”。

想了想自己来到战国时代的最终目的——安邦定国,再想想这近在咫尺,触手可得的人心,黎筝目露坚定。

“粮票”之法,纵使千难万险,需得过关斩将,也要把它实施成功!

而实施的首要困难,正是新中国建立后所没有,目前的秦国比比皆是的贵族阶级。

例如黎筝这样刚被封了“万户侯”的新兴贵族。

所谓万户侯,就是执掌一万户食邑以上,取代朝廷向自己麾下的万户食邑收税的位高权重者。

当然,黎筝这样举足轻重的存在,整个秦国也没有多少个。

大部分都是千户、百户,乃至更小一些的十户等等。

而问题是,税收和粮食是朝廷过去主动给出的,用来奖励这些对国有功者的。

黎筝推行“粮票”,统一收缴粮食,要不要收缴这些封赏者的粮食?

如果不收缴,平分粮食的时候,又是否要将这些封赏者麾下的民众给容纳计算进来?

计算进来,就分薄了其他民众个体能够拥有的粮食上限,会对其他民众有所不公,不计算进来,一半是有粮票的民众,一半是照原来生活的民众,岂非分裂秦国,造成阶级差别?

黎筝皱眉苦思,总算想出了一条路子。

“把从官府、民众手中收来的粮食,和从贵族阶级收来的粮食分开计算。”

黎筝思路畅通,一条一条的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诸位大臣们听:“民众的粮食通过计算后全部平分给民众。”

“贵族们的粮食统计过后,根据的封赏等级按照两倍、四倍、六倍、十倍的规格给予他们对应的粮票,剩下多余的粮食还是平分给民众,以解决民众间的粮食紧缺问题。”

“而贵族手中的缺口,则由朝廷来统筹调剂,使用其他物资等价对换,甚至可以溢价对换,绝不亏待这些贵族。”

说到这里,黎筝忽然住了口。

不会亏待这些贵族,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说辞。

实际上,在战争时期,璀璨夺目的满箱珠宝也比不过一仓库粮食来得更为重要。

还是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著名口号“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失去了粮食,秦国贵族们即便得到再多的等价甚至溢价物品,都无法再去供养囤积私兵了。

想通了这个关窍,黎筝心中猛然一惊。

这哪里是什么推行“粮票”,这根本就是削藩!

她是在削弱秦国贵族的利益,将权力剥夺回来重交朝廷!

如此行为,直接触及到了贵族们最为根本的利益!

黎筝倒吸了一口气,有些

恍惚地想,商鞅他,是个什么死法来着?

车裂!五马分尸!

红衣少年猛然站起。

因为她突兀的动作,身边的大臣们骤地安静下来。

黎筝耳朵嗡嗡的响,却还是勉强勾起嘴角,对着众官员佯装平静地笑了笑。

“黎方才说什么来着?哦对了,说到推广“粮票”的关键,关键是——”

哪壶不开提哪壶,难道她要说关键是在削藩?

凝固了似得卡壳半天,黎筝才急智地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是做户口统计与管理。只有确定了手下民众的具体数目,才方便我们统筹计算,也只有知晓黎民姓甚名谁,才不容易让重要的粮食物资被人冒领。”

“在真的推行“粮票”之前,还请各位大人们先讨论下户口统计与管理的具体操作方针,黎有些事情,需要先行告退。”

红衣少年一转过身,脸上的微笑便消失了个无影无踪,她面色凝沉如水,大步离开了明亮的殿堂。

“宿主大人,”121翠绿的藤蔓神出鬼没,不知何时攀登上了黎筝的肩膀。

他慢吞吞地道:“121刚刚查了查系统百科,发现先秦时期的王族,采取宗法制统治天下,将人民当做王公贵族的私人财产在簿册上一笔带过,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想要准确的按照法律降下惩罚,将惩罚精准到每户每口、个人和九族,已经创造出了“书社”,把一里内二十五户人家的户口信息和土地信息登记在册。”

黎筝急促的脚步一顿:“那我刚才岂不是说错了?”

121翠绿的藤蔓隐蔽的缠绕在黎筝的手臂上,动作轻柔的蹭了蹭黎筝的手心,安慰道:“也不完全是,虽有书社,但使用翻找起来还是效率极低,颇为落后,要是能经过这次机会,改良一下就更好了。”

黎筝松了口气,“那我说的话也不算太奇怪。”

小藤蔓亲昵的贴上了红衣少年的脸颊蹭蹭:“121其实是想问,宿主大人这么急匆匆地跑出来,是要去哪儿?”

去哪?

这粮票推广关系到整个秦国的未来与安危,究竟怎么推广,推广到哪一步,黎筝做不了主,还得过问那位千古一帝。

红衣少年眸色沉沉道:“去见始皇陛下!”

最后那些削藩的话,虽然没能说出口,但今天能在这个殿堂之中,倾听最为先进的政策思想的,哪一个不是国之重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