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章 永结为好(2 / 2)

加入书签

“不要,不要……”余心乐撒娇装哭,脸红得滴血,却又敌不过赵酀,赵酀还是慢慢将药膏抹得均匀,余心乐趴着不愿再动。

“好了好了!”赵酀抹好,立即将手洗净,给他将衣服穿穿好,抱在怀里哄。

余心乐瘪着嘴巴,闭着眼睛,也没有眼泪,就是干哼哼,赵酀笑着亲亲他依旧红通通的脸,轻声道:“这又什么好丢人的,我们囡囡哪里都是好看,哪里都是香的。”

“闭嘴!”余心乐脸更红,睁开眼捂住他的嘴,不许他再说话。

却又觉得赵酀的眼神更令人羞,他索性连赵酀的眼睛也捂上,不许看。

赵酀闷声笑。

外头赶车的侍卫们,面上严肃,心里也纷纷“嘿嘿”笑。

昨日在路上,遇到今冬初雪,平江府甚少下雪,余心乐自小到大也就看过两三回,且平江府的雪是湿雪,没多久便化了。

见到这真正的雪花,且地面没多久就变白,余心乐怎能不激动,哪怕身上没劲,他也非要跑到外头看雪。

赵酀担忧他身体,却又心疼他连雪也没看过。

赵酀将余心乐裹得严严实实的,抱他下车看雪,余心乐从毛披风里伸出手,从树叶上抓了把雪,捏成个雪球,放到赵酀头上,接着便“哈哈”笑。

赵酀无奈而又宠溺地任他玩闹。

看了半个时辰的雪,赵酀不顾余心乐撒娇,坚决抱着他回到马车,先开始这祖宗还闹,没一会儿,便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冻着了。

赵酀眉头拧得紧紧的,几乎就再没松过。

就连余心乐都不怎么敢说话,老老实实地缩在他怀里,抽着鼻子,擦着鼻涕,听车外的风声与更轻的下雪声。

因为余心乐生病,赵酀便也不打算再作停留,直接回京。

这一路上,赵酀没有再与余心乐行那事,只盼着祖宗的身体赶紧好起来。

进京当天,在山路上,他们碰到几个倒在路上的小孩子。

众人大骇,赵酀亲自下马车,探了探鼻息,发现这些孩子是冻僵了,性命倒还在,便赶紧叫人将他们抱上车,车上有后来从宫里赶来的御医,为这些孩子看了看,初步判定是因为太饿,天又太冷的缘故,才会冻僵至此。

他们还在附近找到散落的几个竹篓,里头尽是些发黄、发旧的书。

这么看来,他们是直接从山上滚下来的。

余心乐心疼道:“他们是不是早起上学,路上冻僵了啊?”

便有侍卫告诉他:“少爷,这附近倒是没有书院。”

“县学也没有吗?”余心乐不解,“此处不也是个小县?”

“没有。”

余心乐便叹气,也不说话了,按理来说,每个县都该有县学,此处也算是天子脚下,为何没有,还不是因为那些官员做得不好,上头也没有人监督,不过这也不是赵酀的错,同善堂一样,都是遗留问题。

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少说也要个三两年。

等那些孩子醒了,惊吓之后,得知他们没有坏心,几个孩子也纷纷说明来历。

他们是附近村里的孩子,确实是想去读书,不过是去二十多里之外的一家书院,但那书院没有朝廷扶持,束脩极多,他们拼凑许久,到得书院,却得知束脩又涨价了,他们更是付不起,只好回去,路上遇到风雪,因为饿与冷,这才冻僵。

余心乐听得很难受,又问:“你们县里没有县学?”

领头胆子比较大的孩子有些瑟缩,似乎不敢说。

“你说!别怕!有什么事我替你撑着!”

其实这话无凭无据的,但那孩子见这些人,气度不凡,一看便不是普通人,想了想,他小声道:“原先是有的,后来没人去上学,县学便关了,已经关了十年。”

“县学,但凡县内适龄孩童都可去读书,怎会没有人呢?”

“……”孩子开始还不敢说,挣扎许久,小声道,“我听我爹说,因为束脩太贵……”

余心乐生气:“县学怎能收取束脩?!只是交些纸张费罢了!顶了天也就几十个铜板!”

孩子便不说了。

至于什么原因,他们在座的各位当然都知道。

赵酀神色亦是沉重,天下之大,他还没有看到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

后来,他们给予那些孩子一些吃的,叫他们吃饱,又给了些银子,多的不敢给,也就是些碎银子,便派人送他们回家。

余心乐与赵酀则是继续往城里赶,赵酀在想事情,余心乐也不打扰他,且余心乐自己也在想事情。

“我——”

“我——”

两人异口同声,同时回头,对视后,两人又失笑,赵酀捏捏他的脸:“你先说。”

余心乐不客气,说道:“我不想再去书院念书了,我想好了,我也不考进士了,因为我要跟你成亲的嘛!我是要住进宫里的人!怎能跟其他书生抢这名额呢?进士名额本就来之不易!”

赵酀被他逗得笑出声,天下再没有比他更坦荡、可爱的。

余心乐“哼”了声,得意道:“笑什么,我就是有自信,我若是去考一定能考中,听我说重点!那你是皇帝呀,我不能拖你后腿!我身上也是有责任的!我也要做点对百姓们有利的事情!那我还读什么书!我要办书院!”

赵酀方才也在想州学、府学的事,想了些举措,听余心乐这样说,他温声道:“好。”

“嗯?”余心乐反而纳闷起来,“你不问问我怎么办,就说好么?”

“你想的,一定是好的。”

被爱人这样信任,余心乐笑得很甜,他继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酀:“州学府学县学这类,都由朝廷承办,弊端却很多,且不说太多官员阴奉阳违,能不能真的把知识教给孩子们,你离得那么远,根本就是鞭长莫及,不可面面俱到,再者,我们要承认,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读书、考进士的。

“所以太多人都觉得没有读书的必要,县学的没落,与官员们不管事有关之外,也有这个原因,不是所有地方都像江南那般读书风气浓厚,可是读书真的很重要!”

“哪怕就是教孩子们术数,长大后好歹还能算账。所以,我想办个不一样的书院,我的书院里,教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进士当大官,我的书院,可以教你算账,可以教你做些器皿,甚至还可以教人种田!

“这样,所有人都能多点本领,长大后又何愁没本事谋生呢?当然啦,也不是说完全不学四书五经,只是有分配,有轻重。书院里的教书先生,也不是非得找什么举人秀才,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也能来书院授课,这不就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儿?”

不得不说,余心乐的想法非常理想化。

赵酀何不希望天底下的人都能读书、识字?只是还是那句话,天下太大,人太多,笔墨纸砚终究是昂贵的奢侈品,想要让读书变得常态化、普及化,太难。

但因为难,便不要起这个开头?

他们如今是难,历史的洪流从来都是往前跑的,千年前,他们的先祖还在用竹简,百年后,焉不知,纸价、墨价就当真不能降?

总有一天,天下人人都能识字,也都能读得起书。

余心乐见赵酀好似在发呆,用手戳他:“喂,怎么样呀?”

赵酀回过神,伸手捏捏他的脸:“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

余心乐高兴道:“那你是同意了?!我知道办书院需要拿到官府的文书,你给我将这个准备好就成!旁的,我自己便能搞定,我家里反正钱多,正好为百姓们做点好事,待过几天,你得闲,我们一起四处转转,看看哪里适合办书院,好不好?

“我想把我的书院开满全天下!我的书院不用交束脩便能来读书,考试考得好的,还能有奖赏呢!对了,这个奖赏也得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奖赏用什么?唔……”

余心乐显然是很兴奋,自己兀自嘀咕。

赵酀看着他淡淡笑,余心乐说的这些,依旧太理想化,例如不收束脩这件事,殊不知人都有劣根性,倘若你真不收,说不定有更多人要以恶意揣度你,等等。

不过这些倒也不着急,真把书院办起来,怎么也是明年的事,他自是会替余心乐好好把关。

他伸手搂住余心乐,将他护在怀里,余心乐依旧在嘀咕。

外头却是突然传来急速的马蹄声,赵酀抬眸,叫马车停下,有人在外气喘吁吁道:“禀陛下,余老爷、余夫人来了,就在一里路外!”

作者有话要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