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7. 第 327 章 定制化校园微型农场……(1 / 2)

加入书签

胡浩洋是个脑洞很大的逗比青年,不然也不会凭借发疯文学出圈爆火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靠着拍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赚了一笔钱之后,会和以前一样,搞特色种植养殖业的时候,胡浩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不搞什么特色种养殖业了,什么养猪养鸡养竹鼠,那玩意儿风险太大。

至于瓜果蔬菜种植什么的,生鲜做电商,售后压力更大。

他要去开拓“教具产业”。

老乡们:???

啥玩意儿?

教具是个啥?能吃还是能喝?

老乡们不知道,但生活在城里的粉丝们,尤其是家里有学龄儿童的家长们,那可太知道了!

天知道,每年为了完成孩子们的“劳动课作业”、‘科学观察作业’、“语文观察作业”这类奇葩作业,他们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好吗?

春天要养蚕,满世界的找桑叶;

要观察小蝌蚪,找遍城市的每一个小水塘捞蝌蚪;

要亲手种出一盆菜,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这个没办法作弊了,只能买土买盆买种子,要是不幸没种出来,或者中途挂了,那就等着孩子嚎啕大哭吧。

凡此种种,折磨得家长们心力交瘁。

怪不得全社会提倡多生孩子的只有专家们,还是男专家居多,因为只有妈妈们才知道,这年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多少精力。

胡浩洋决定做这个,还是受到上次卖菌包的启发。

本来想帮朋友解决滞销的蘑菇,没想到误打误撞,居然把一款菌包给卖成了网店爆款。

朱平康不愧是专业种蘑菇的,他做的菌包质量好,平均一个菌包都能采收3~5次。

一开始只是家里有小孩子要完成作业的来找他们买。

后来发现他们家的菌包产量居然很高,很多年轻人也跟风买回去种着玩儿去了。

还别说,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蘑菇,就是好吃。

尤其是独居的单身社畜们,有时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忘了买菜,突然发现厨房角落里种的蘑菇已经长的很大了,那份惊喜,跟在路上捡到钱也差不多了。

可怜他的新基友朱平康同学,原本是一腔雄心壮志,打算在家乡推广精品蘑菇种植,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

没想到现在也被胡浩洋带歪了,做菌包做得手都抽筋了好几回。

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想通过蘑菇种植,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这个梦想,算是已经实现一小半了。

自从他们的“教具菌包”卖爆了之后,原先他的蘑菇种植大棚,最忙碌的时候,一天也只能招十来个工人。

现在好了,因为拌料、加工菌包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朱平康索性把他的菌菇培育架拆吧拆吧,整个大棚都空出来,拿来做菌包了,每天加上做菌包的,打包快递的,搬运上车的,至少要雇一百多号人。

虽然他现在给不出太高的工钱,但每天八十块钱的工钱,在农村也不算少了,经常是他前脚刚在村民群里吆喝一声,没过一会儿,第二天的招聘名额就爆满了。

可现在,胡浩洋却告诉他,他想把这门生意做大做强,带领更多乡亲们发家致富,这步子迈得太大,朱平康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咱们要开个厂子做菌包吗?”

胡浩洋摇了摇头,把他从网上搜索到的一些教具的图片和用处发给朱平康,耐心跟他解释了自己的计划——

“我听说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把我们以前上的劳动课重新开起来了。”

“但是你也知道,别说城里的八零、九零后了,就是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就在上学,除了家里特别困难的,谁真的下地干过活呀。”

“所以我就在想,不如我们找一些在当老师的同学咨询一下,看看现在学校在劳动课上面,每个年级大概需要什么教具。”

朱平康眼前一亮:“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课教具?”

胡浩洋点了点头:“不止是教具,后期我们还可以配合这些教具,加工或者培育一批辅助材料挂上去卖。”

“就比如说春天要养蚕,除了蚕宝宝住的蚕盒之外,还有麦秸秆编的蚕山,蚕宝宝吃的桑叶。”

“还有专门给小朋友用的小锄头、小铲子。”

“甚至还有咱们乡下常见的折耳根,韭菜,芋头苗这些,都可以培育出一批,到时候可以和种植盆,肥料,种植土这些一起挂上去卖。”

朱平康有些迟疑:“锄头铲子这些家里都要用,折耳根、韭菜根这些东西,真有人会买吗?”

胡浩洋只能点开他的后台私信,给朱平康看他收到的五花八门的求助私信。

有学校让在家里观察小鸡小鸭是怎么孵化出来的,问他能不能帮忙买那种可以孵化的鸡蛋鸭蛋,还得再买个小一点的保温箱孵蛋,真是造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