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8 章(1 / 2)

加入书签

高拱走了,虽然隆庆非常舍不得自己的老师,但他也没有办法,有些事情,皇帝说了也不算,徐阶说了才算。

他爹那么强硬又独断的一个人,最后那几年都奈何不了徐阶,更遑论隆庆,他连奏章都批不明白,怎么和徐阶斗?

高拱离开不到一个月,和他一起在内阁跟徐阶对着干的郭朴也主动请辞回乡,至此,内阁只剩下徐阶、李春芳、陈以勤和张居正四人。

四个人中,李春芳和张居正都是徐阶的学生,陈以勤也是帝师,脾气没有高拱这么暴躁,人也随和许多,和李春芳一样,是个老好人。

八月,隆庆带着朱翊钧亲临太学。皇上携太子出宫,光是仪仗队伍就绵延数里,大臣、锦衣卫、官兵、太监、宫女宫女足有数千人,簇拥这皇上的銮舆,一路从皇城到国子监,声势浩大,旌旗招展,尽显皇家威仪。

长安大街沿途两旁挤满了老百姓,皇上久居深宫,一睹御容的机会可不多,大家都想来看看这位即位不久的皇帝长什么样。

御銮经过的时候,夹道两旁的老百姓纷纷下跪叩拜。人群外,有人忍不住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我瞧着,咱们这位皇帝陛下面善得很。”

旁边有人笑着打趣他:“你就是个买果饼的,还攀上皇亲了。”

“……”

隆庆先祭祀孔庙,本来应该由国子监祭酒陪侍,但国子监祭酒刚离职,目前由礼部侍郎暂代。

但礼部侍郎也刚上任不久,按照世宗遗诏,那些因谏言被罢官,还活着的,要重新启用,此人就是其中之一。年逾六十,接到任命,马不停蹄从四川老家赶来京师。

朱翊钧一见此人便笑道,“这是赵贞吉赵大人,你也是徐阁老的学生。”

听闻此言,不光隆庆,徐阶和赵贞吉本人也很诧异。

赵贞吉当年得罪严嵩,被罢官的时候,朱翊钧才一岁多,他们并没见过。

他才刚被启用没多久,不曾见过这位皇太子,对方不但能说出他的名字,还知道他是徐阶的学生。

赵贞吉问道:“不知殿下如何识得老臣?”

朱翊钧看向另一边,站在人群中的礼部右侍郎殷士儋:“有一年,殷先生提到灵济宫大会,我也对阳明公的‘致良知’心生好奇,也去听了徐阁老的讲学。那日,你就在徐阁老身边。”

他这么一说,徐阶倒是想起来了。那日张居正半途离场,后来问起,就是送这位小皇孙回裕王府。

隆庆知道朱翊钧去灵济宫凑热闹的事,却不知他那时就见过赵贞吉。

毕竟,就连他自己也是第一次见。

祭祀孔庙之后,隆庆又来到隔壁的国子监,全体师生早已跪在门口接驾。

皇上参观太学,赵贞吉一路跟随讲解。从国子监的环境、师资、组织架构、生源情况、教学分班……讲得条分缕析,一看就是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隆庆只是听着,一路走来,一言不

发,其实他根本对这些就没多大兴趣,倒是跟在旁边的朱翊钧听得很认真。

“讲官分为四类:博士、助教、学正、学录。”

“博士分经教训六堂,依本经考课。”

朱翊钧问:“博士有什么要求吗?”

赵贞吉答道:“若要担任博士,必须精通《易经》、《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其中一经,并能教授《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经典。”

《四书》是基础课,《五经》是专业课,学生主学一本,老师精通其中一经即可。

朱翊钧又问:“那六堂是什么?”

赵贞吉说道:“国子监分为三级六堂,初级为三堂,分别是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中级为二堂,分别是修道、诚心二堂;高级只有率性一堂。”

\"除了四书五经,他们都学什么?\"

“《说苑》、律令、九章算法、御制大诰、回回文字,除此之外还要学骑射。”

朱翊钧去拉隆庆的手:“父皇你瞧,他们比我学的还多呢。”

难得出门一趟,虽然是很严肃的场合,但隆庆宠孩子,见他高兴,便也随他:“你还小,以后都要学的。”

“赵大人,”他问赵贞吉,“那你说,我若来国子监读书,应该在哪一堂?”

他这是给赵贞吉出了个难题,若说读初级三堂,人家是皇太子,未来皇位继承人,皇上听了肯定不高兴。

若说读中级堂、高级堂那也不像,毕竟朱翊钧只有八岁,而国子监生是可以直接参加进士科考试。

赵贞吉不愧为徐阶的学生,见过大世面,巧舌如簧:“所有学生入国子监皆分入初级三堂,通过考试积攒学分,升入下一等级。”

“老臣早就听闻太子殿下聪颖早慧,天资极高,入学八个月后,定能升入下一级学习。”

朱翊钧问:“为何是八个月。”

赵贞吉说:“因为一月一考,优秀得一分,中等得半分,差等不得分,是以最快八个月。”

“原来如此。”

话是这么说,但其实,国子监的考试非常严格,几乎没有人能快速通关,读一辈子还是监生的比比皆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