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4 章(2 / 2)

加入书签

张四维有高拱这个大靠山,请辞就是回去休个假,过几个月又回来了。

朱翊钧这么一说,隆庆便也同意了张四维请辞,还特意派了车马护送他回乡。

回清宁宫的路上,朱翊钧对冯保说道:“这个张四维,别人做官,除非丁忧,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返乡。他倒好,隔几年就回家休息几个月。”

冯保笑道:“眷恋故乡也是人之常情。”

朱翊钧哼笑一声:“如此,就在家里好好做生意吧,别回来了。”

朱翊钧只是随口一说,冯保侧头看他,眼

底有些许惊讶,心道:“这位张首辅的政治生涯才刚开了个头,该不会就要结束了吧。”()

朱翊钧不喜欢高拱,厌屋及乌,自然也不喜欢张四维。

⒏想看天予昭晖的《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吗?请记住[]的域名[()]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事实上,他也不喜欢这种遇事就请辞的大臣,能干就好好干,要走就别回来。

现在内阁只剩下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明显人手不足。高拱想要提拔入阁的张四维,因为一系列事情,回家避风头去了。总得有人干活,于是,高拱举荐了自己同科的进士高仪。

此人并非高拱一派的,或者说,高拱根本瞧不起他。

但高仪在朝为官多年,没什么存在感,高拱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勤勤恳恳干活,不跟他作对,让他入阁充数也没什么。

作对的人都被他赶跑了,高拱现在坐稳了首辅的位置,是真正的权倾朝野,准备开始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隆庆更是放心的把国家大事全都交给他,自己不再过问,专心在后宫寻欢作乐。

看着他病容日渐显现,无论科道官如何劝诫,他都无动于衷。

仲夏之夜,只有屋顶的风能带来些许凉意,朱翊钧隔三差五就要上去坐一坐,面对着乾清宫的方向。

“一个,两个,三个……”

王安在廊下候着,问道:“殿下在数星星?”

“我在数,今晚有几个娘娘去我父皇的寝宫。”

“……”

这话王安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要不,您还是下来吧。”

他话音刚落,朱翊钧就落到了他的眼前,打了个哈欠:“我困了,睡觉。”

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诞辰,隆庆明皇太子祭祀孔庙。

这次祭祀孔庙有些特殊,经过几位大臣的奏请,隆庆降旨,准予薛瑄从祀孔庙。

这是大明建立至今,第一位从祀孔庙的儒学大家,称其为“先儒薛子”。

朱翊钧曾经看过薛瑄的事迹,他无心科举,却因父亲是一县教谕,若该县长期无人中举,教谕就得被流放到边关服役。

为了不让老父亲流放边陲,无奈之下,薛暄只得参加乡试,却考中头名解元,翌年赴京参加会试,又考中了二甲,从此走上仕途。

后来,因得罪奸宦王振,差点被处死,后削籍为民,景泰元年复官,至天顺年间,入阁辅政,本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却被英宗这个平庸之辈蠢到了,致仕返乡,潜心治学。

他所著的《读书录》《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策问》《读书二录》都在朱翊钧的书单里,还没来得及读。

因为薛瑄从祀孔庙,这次祭祀的礼仪会多出许多环节,格外繁琐。提前好几日,礼部就派人来教朱翊钧礼仪。

朱翊钧平日在隆庆跟前不拘礼节,但每到大型典礼,他的礼仪总是严谨而规范,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教科书一样标准,让纠仪御史挑不出半点毛病。

祭祀结束之后,朱翊钧从通天冠、绛纱袍换上一身常服。

他让官员们自行散去,他打算去国子监看看,随后再返回宫中。

冯保等人陪着他在孔庙周围转了转,走进后面一间殿宇,朱翊钧忽然指着一处说道:“大伴你看!”

冯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那里陈列着一排石头,高曰二尺,宽一尺多,呈圆柱形。

“咦,这是什么?”朱翊钧跑过去,蹲下来仔细看,“这上面还刻了字。”

冯保跟在他身后,凑过去一看,震惊道:“这,这是……”

朱翊钧接口道:“有点像鼓,石头做的鼓。”

“没错,就是石鼓,陈仓石鼓。”!

()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