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雨中山村(15)(1 / 2)

加入书签

在地方志的那本书里,赵朔找到了他在幻象里见到,把祭司大人从黑色轿车里迎接下来的那个男人。

他是栖云村的村长。

故事的来龙去脉到这里就很清楚。

村长向祭司大人许愿,希望能够让栖云村恢复往日的繁荣。

祭司大人应允了他的要求,代价是后来的游客,甚至村子里的一部分村民都要成为她纸人巫术下的祭品。

现在村子里有了美丽的云海,但已经至少有一半的村民成为了纸人。

“所以这个村长是和祭司勾结蒙骗村民吗?”周虎问,“有点不当人了。”

“我倒是倾向于他不知道祭司大人真实的目的,或者他本人就是被祭司大人蛊惑的狂热信徒。”公文包男沉吟着回答,“一个希望让村子重归繁荣的村长,是做不出主动把整个村子献祭给祭司大人这种事的。”

细节究竟如何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巫术的解法。

从地方志里,又找到了和祭司大人相关的记载,村长请来的是一种被称为“纸身佛”的信仰,也就是石室里那尊面目模糊的神像。

这种信仰里所有相关的法器都用一种质地奇异的纸塑造而成,比如那尊神像,还有房间里的剪纸。

“纸身佛”的教义是等价交换,把自己的东西供奉给神,换取神的垂怜。

从玩家的角度看来,这是很明显的江湖骗子行事方法。

可游戏世界里的村民们没有那么多见识,到死都坚信着他们请来的“神”会救赎他们。

祭司大人以“纸身佛”的身份来到村子,实际上她才是这种剪纸巫术的关键,那尊纸身佛像只不过是蒙骗村民的幌子,她把村子里的祠堂改造成自己的居所,诱哄村民们为纸身佛虔诚地供奉,最虔诚的信徒最先被巫术变成她的纸人,供她遣策驱使,外来的游客也成为纸人的一部分。

.

这样的剧情作为游戏脚本,还算是常见。但因为是沉浸式的体验,几个新人心里都大为震撼,这给了他们很大的翻阅资料的动力,很快,从那本关于巫术的书中,找到了与纸身佛和魇镇之术有关的记载。

纸身佛的供奉阵法,一共需要有三个阵眼。

阵眼之一,以死者怨气凝之,供奉以通灵之石,于十丈之室内,使魂魄不可脱……用以将养佛身。

说的就是石室里小女孩所在的那个深井一样的房间,那里有被锁在水晶棺材里的巨大纸娃娃。

阵眼之二,以生人活气养之……吸其精血,引其神智。

说的是客栈里的客房,每一间客房里都贴着剪纸,没有光时那些剪纸会显现出鬼脸的模样。

阵眼之三名“欢喜”,为阵眼之首……三处阵眼连成一线,汇阴极,聚煞气,虔心供养,无量真佛将现世。

阵眼三应该是破解阵法的关键,小个儿的纸娃娃,也就是第九块鬼纹拼图应该就在其中。

虽然没有明示位置,但提到了“三处阵眼连成一线”,那就很好找了。

宿月打开之前和苍咫在山谷外的那张自拍照。

赵朔和周虎他们刚刚凑过来时,还下意识地拍他马屁:“老大和苍哥好恩爱哦!”

等到宿月把那张自拍照放大,露出屏幕右侧的栖云村地图,其他人惊讶地嘴巴都张成了“O”型。

周虎喃喃自语:“游戏开场就在布局,这就是老玩家的水平吗?”

赵朔疑惑地看着他:“周哥,你不也是老玩家吗?”

“……”周虎脸白了白又红了红,“滚!”

昨天晚上宿月溜出村子,挑拨得想要来勾他魂的纸村民以及想要来杀掉他的栖息在山里的猛兽打了一架。之后趁着两败俱伤,把差点被猛兽弄死的纸村民抢救下来。

那时候纸村民们已经力气不逮,全都化成了本形,也就是纸娃娃,宿月拿来要挟祭司大人的那些“人质”。

早上宿月拿着这一把纸娃娃,和苍咫回客栈时他注意到,早饭时间,村子里却有不少房子完全没有炊烟。

生活在乡村的人通常晨兴而起、日落而归,生活很规律,所以早饭时间没有炊烟,意思就是屋子里没有人,那这些“人”恐怕现在就在宿月的手里。

于是,宿月在这张表面上是自拍,实际上既是自拍也是地图的照片上,标出了纸村民的住处。

所有的住处连在一起,成了一只纸娃娃的形状。

纸娃娃的心脏是祠堂,也就是小女孩所在的阵眼,一只手的指尖是小村东南角的客栈,直线连下去,指向另一只手的指尖。

位置居然在村子外面。

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公文包犹豫了一会儿,第一个问道:“是搞错了吗?”

“那个向导说过,第三条守则是不要离开村子。”女生细声细气地说,“是真的搞错了吧,不让离开村子,要怎么离开村子做任务啊?”

“本来还不一定对,但是你提到这个,那就说明肯定没搞错。”赵朔说,“我已经发现了,这帮NPC说话都反着说,只是为了保我们的纸娃娃。要愉快地观看表演,实际上根本就不应该看表演,晚上不要离开房间,那其实只是为了把我们的纸娃娃养熟,所以她说不要离开村子,也许反倒应该离开村子。”

于是一行人到了村口。

意外发生了,根本就走不出去,穿过村口的牌坊,就又会回到原地,想要从其他地方走出去,就像遇到了游戏里的空气墙,原地打着转。

宿月有点不理解了,这明显是他们缺失了什么重要线索。

可还能缺失什么重要线索呢?三个阵眼他们都找到了。

宿月突然想到什么,拉过他的人工智能男朋友:“那天向导说的三条守则,第三条你还记得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