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章 千万贯(1 / 2)

加入书签

耶律浚跌跌撞撞地离开了萧观音的皇后大帐。

小侍女萧京眼带凄惶与不安, 望着神思不属的太子殿下——她也只能将耶律浚带到这里了。

耶律浚浑浑噩噩地迈出几步,抬起头,习惯性地想要召唤身边的斡鲁朵。

但他突然想起,自己只是大辽太子, 还没有自己的金帐, 因此也没有真正忠于自己的斡鲁朵。

只听“呛啷”一声, 刀剑出鞘。耶律浚猛地一惊, 瞬间完全清醒了。

萧京带他走的是一条小路, 通往耶律浚自己的大帐。

此刻耶律浚眯起双眼, 望着横刀拦住去路的高大男人。

“萧阿鲁带——”

他望着这名曾经与自己“共事”了几个月的辽国正使。萧阿鲁带手中的钢刀正反射着炽烈的阳光, 在耶律浚眼上一晃。

耶律浚神色变冷, 手已经按向腰间的刀柄。

太子殿下寒声问:“萧阿鲁带,你欲与我一战吗?”

萧阿鲁带只是镇定地回答一句:“我也姓萧!”

在大辽, 萧氏是后族。所有的辽国皇帝身上都流淌着萧氏的血脉。而萧阿鲁带与萧观音亦是族亲。

听见这一句,耶律浚顿时松了一口气,但又同时悲从中来。

萧氏后族,明知皇后萧观音被冤, 却无一人有胆反抗耶律氏手中的皇权——当然, 耶律浚原本也以为, 当他以太子之尊即位之后, 也会将这皇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的。

“太子殿下, 您的王帐已经被人盯上了。”

耶律浚闻言立即寒声喝问:“什么人如此大胆?”

谁知萧阿鲁带不答,而是说:“如果您只想做一个富贵王孙,那就请安安心心地回王帐去。”

片言之间, 耶律浚不用多问也明白是谁了——耶律乙辛已经控制住了他的太子大帐, 此时回去, 便是自投罗网。

“如果回去, 那我便成了俎上之肉了。”

耶律浚深深望了萧阿鲁带一眼,低头行了一礼。

“多谢正使教诲,耶鲁斡……心领了。”

没有多余感谢的话好说,耶律浚心知他从此逃亡,此生恐怕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报答萧阿鲁带的东西。再说就是矫情。

耶律浚抬头看看太阳的方向,立即选了一条朝南方去的道路,提刀迅速离去。

萧阿鲁带待他走得人影都看不见了,顿时大喝一声,手中的长刀在自己大腿上一划,顿时血流如注。

“太子殿下行凶,而后向西北方的群山去了——”

西北方向是耶律洪基最喜欢游猎的秋山,那里山高林阔,一人躲藏于其中可以藏上很久。

不一会儿,魏王耶律乙辛的手下纷纷赶来,看见萧阿鲁带所指的方向,纷纷叹息:看来今次要费好一番功夫搜山了。

*

两个月后。

十月中的天气已经颇冷。寒风打着旋儿,将汴京皇城内崇政殿前地面上的落叶一起扫进角落。

室外是秋风萧瑟的光景,而崇政殿如今已安上了玻璃窗。但凡将四处的窗户都关上,室内便不冷。

崇政殿中,宰执们全都聚在官家跟前。

官家赵顼却冲大太监石得一点点头,道:“将鸿胪寺下职方司打探到的消息说说。让朕的重臣们都知道这次辽使南来究竟是什么故事。”

宰执们本就在纳闷着: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日子,既不是逢年过节,又不是官家的生辰同天节,怎么辽人就遣使上京了呢?

职方司是鸿胪寺下辖的一个特务机构,但司中官员令由官家直接指派。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国与国之间的情报打探。自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大体和平了有一百多年,但是双方向“兄弟之邦”派遣特务的举动都从未停过。

在宋辽两国互市的商人中,也有些是身上带着隐秘官职的,到对方领土上不止为交换财货,也为了打探消息。

石得一立即尖声应是,然后将职方司密奏之事告诉了聚在崇政殿中的宰执们。

“皇太子失踪?”

以王安石为首的宰执们大多神色耸动。

如今辽主耶律洪基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太子耶律浚。

如今太子竟然失踪了?!

人都说天家无骨肉。父子兄弟,一旦套上了皇权的冠冕便会扭曲得不成样子。

但问题是,耶律浚是耶律洪基唯一的继承人,这皇帝是得了失心疯不成,要和自己儿子过不去?

官家赵顼从石得一颔首,示意他继续说。

这回宰执们便更加震惊:“什么……命皇后自尽,将其遗体赐还本家?”

“北朝果然是蛮夷之地,辽主行事竟也有违纲常人伦?!”

“那大辽皇后究竟犯了什么错?”

赵顼再次看向石得一,意思大概是不要再像如今人们从苇管里往外挤刷牙子用的牙膏一般,捏一捏,就挤一点。

石得一赶紧向官家躬身,然后将职方司打听到的辽国消息一五一十地全都说出来。

按照大宋职方司的判断,皇后萧观音与魏王耶律乙辛不和由来已久。耶律乙辛因此担心皇太子耶律浚即位之后对自己不利,便处心积虑,为萧观音罗织了一桩“私通”的罪名。

萧观音一向以才女著称,自幼便通诗文,广读诗书,喜音律,自己亦能做诗。

偏偏萧观音欣赏一名叫做赵惟一的宫廷乐师,后宫盛传两人走得很近。

耶律乙辛便命人做艳词《十香词》,骗萧观音说乃是南朝皇后所作,请皇后手书一册,如此便可称“词、书二绝”。

萧观音不知其中有诈,便欣然手书,后来又前后脚亲笔书写了自己所作的《怀古》诗一首:“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