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 章 生病(1 / 2)

加入书签

既然诸戎连紫花苜蓿都能弄来,那再让他们顺便找点别的东西也很合理对吧?

西域那边好东西太多了,真等日后慢慢收集,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去。能早点给大秦子民用上,自然最好不过。

许多人曾因齐国富庶便对齐地心生向往,愿意拖家带口去那边生存。大秦只要努努力,也能成为比齐国更令人向往的存在。

到时候天下一统,谁还会骂暴秦呢?说不准许多黎庶反而会欣喜于自己国家被秦国吞并,自己也能过上传说中的好日子了。

只是秦律严格,徭役也重,光是生活条件提高恐怕不太够。

不说别的,秦律中就有规定不许无事在街上瞎溜达、不事生产,违者要受处罚。

可这种情况在燕国太常见了。

燕地多豪侠,不仅爱拎着剑到处晃悠,还喜欢“替天行道”,一言不合就拔剑杀人。有的是认定官吏富户欺压乡人就直接动手了,更有为了所谓的“义”就去杀无辜者的情况存在。

虽然扶苏很看不惯这种视律法于无物、随意杀人的行为,但燕地确实是常年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时半会儿想让人家改不太现实。

倒是闲逛不事生产这个,可以酌情放宽一些。

杀人就不行了,必须按律严惩。一年习惯不了就五年,等刺头都被处理了,迟早能习惯的。

想到这里,扶苏轻叹了一口气。

秦律哪有那么容易改呢?他只是个长公子,连太子都还没当上,没那么大的权利。

大秦做主的是父亲,父亲不肯松口的话,他说什么都没用。寻常小事他撒个娇父亲也就应了,事关国家根基却不是轻易能动的。

上辈子还是天下一统五年之后,父亲看到了六国庶民迟迟无法归心,许多县城都出现了小规模动乱。这才同意先在燕地推行放宽过后的秦律,没想到效果斐然。

黎民百姓的诉求不多,只要日子能过下去,他们就能咬牙过。若是苦日子里能尝到哪怕一点的甜头,就会心生感激,乖乖的不闹事了。

现在灭六国的行动才刚刚开始,也不是修改律法的好时机。好在这件事还不着急,可以徐徐图之。

其实按照扶苏的想法,放宽后的秦律应该全境推行,而不是只给六国优待,他登基后也是这么做的。

但父亲在位时不认同他的观点,只把放宽后的律法当成是一个过渡期的适应性律法,打的是等六国黎民彻底归顺再改回原来版本的主意。

也不知父亲泉下有知,知道他阳奉阴违不仅没把律法改回去,还把秦地也改成了宽刑,会不会生气。

扶苏撑着侧脸想了想,觉得应该不会。

他脑子里在打什么小九九,哪里瞒得过亲爹。父亲肯定早就看出来了,没骂他就是默许的意思。

人类的本质是真香。

大概父亲看了六国之地任用宽刑后的社会风气,心里也认同了这种秦律更适合一统后的天下吧。

扶苏决定先去试一试,拿修改后的宽刑去试探父亲的意思。

正好韩国前不久被打下来了,目前还处在对秦律一知半解的时期,用宽刑作为韩地暂时的律法很合适。

理由都是现成的,就说这是过渡期的秦律。让韩人先适应适应,免得一上来就按严格的律法要求他们,容易引起黎庶反抗。

要是攻打其他国家时,被灭之国的旧地闹事反叛,也很麻烦不是么?

扶苏命人取来新制的纸张,决定把他上位后完善的宽版秦律默写下来,再拿去呈给父亲。

负责改进造纸的工匠入秦已经几个月了,如今小有成效。只是造纸的工期比较长,第一批的纸张最近才被送上来,书写时还很不方便。

但架不住它造价比帛书便宜得多啊!

秦律那么多字,用帛书写太奢侈了,用竹简又要写一大摞。他倒是能写,父亲看起来却会非常费劲,运送也不方便。

考虑到第一版的纸晕墨严重,扶苏换了细狼毫,这才勉强能够顺畅书写。

这样的纸张还远远不达标,想要用纸替换竹简成为官方的书写工具,还得继续改进。

默写秦律的时候扶苏也没闲着,顺手给留在戎人部落中那位名为“蔓”的女军师写了一封信。

蔓是她给自己起的名字,希望自己能如同蔓草一般拥有顽强生命力,茂盛地生长。

扶苏准备和蔓达成协议,引导诸戎多找一些大秦需要的作物,并以低价交易。

正好如今的秦国还没有女子做官的许可,只准女子从军。蔓显然不适合从军,现在回来也只能在商道上出力。

若是在部落里多待几年,既能给大秦立功,等她功成身退回来时,大秦应该也差不多开始出现女官了,她可以直接入朝。

只是不知蔓愿不愿意在戎人部落多待几年,倘若不愿,扶苏也不强求。

诸戎如此急需经商的人才,稍微运作一番就能让合适的商人被目标部落给“掳走”,成为新的军师。

信送出去之后,扶苏就开始专心处理国内政务。闲暇时间回来默写秦律,花了数日总算写完了。

这天午间,扶苏带着一沓装订成册的新秦律回到正殿。

秦王政刚用完膳就见儿子出去取了个东西,好奇地望过去,发觉是个没见过的新玩意。

秦王政便询问道:

“这可是纸?”

扶苏在忙活造纸一事满朝皆知,众人一开始都对长公子口中所说的“更轻便廉价的书写载具”不当一回事。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携带又轻便、造价又便宜,长公子莫不是被匠人给骗了吧?

最近是传闻有说成品已经研制出来了,但谁都没见到,也不清楚是不是糊弄人的。

秦王政忙于政事没去过问这些,今日看到书册才想起来,这个应当就是纸了。

扶苏将律书放在父亲面前,替他翻开:

“这一张张的皆为纸,可以用绳子

装订成册,

便于收纳。”

秦王政没着急去看内容,

拿过书册仔细研究了一番。片刻后满意地点头,显然对这个新发明很满意。

这么小一份册子,重量几乎只和单根竹简差不多。可是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这么多字用十卷竹简怕是都写不完。

秦王政忍不住问道:

“造价几何?”

扶苏答道:

“原料廉价易得,只需耗费些许劳力罢了。若能令墨家继续改进打碎纸浆的工具,成本还能再降。”

扶苏接着又说起了造纸十分耗费水源一事。

主要是造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需要先处理一番,祛除杂质,才能将清水倒掉。而且最好不要随便倒入寻常河流中,避免污染饮用水。

应倒入特意挖出来的沟渠,借此与河流错开。再引沟渠里的水灌入大河而非寻常小河,依靠大河的自净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造纸所用的水溶性污染原料无非是碱液一类的,在大江大河的巨量河水稀释下,基本就不剩什么了。

至于初步过滤杂质时分离出来的废渣,都是沙尘、纤维一类的东西。其实这个也可以拿来压制成不用于书写的“纸”,类似纸盒等。也能拿去燃烧充作燃料,甚至是肥料。

秦王政认真听着儿子详细缜密的安排,又提了几个问题。

例如碱液如何制取的,造纸成本不高,那碱液的制取呢?

扶苏也一一答了。

其实碱并不难弄,冬日可以去盐湖寻找,直接就能捞到碱。寻常时期可以利用草木灰制碱,也不算麻烦。

盐湖虽然在西部高原比较多,但其实蜀地也有。大秦境内供应的盐不少就产自蜀中,取碱十分方便。

秦王政考教完儿子,这才满意地下令提高造纸工坊的规模。而后重新翻开书册,去看儿子在里面写了什么。

书中扶苏特意用了两色的墨,将修改后的条例区分开来。

秦王政初初查看时还没翻到异色的部分,只当儿子是抄了一遍秦律。等看到修改过后的律令,表情瞬间严肃起来。

扶苏乖巧地等在一边,等他爹骂他胡闹。

结果等啊等,等到父亲缓缓翻完全篇、等到平日里开始处理政务的时间早一过去、等到自己蜜水都喝了数盏,也没等来父亲的一个眼神。

扶苏的姿势已经从态度端正的跪坐,变成了半倚在桌案上撑着脑袋翻看奏折。

父亲今天看新律看入迷了,只能他多帮着处理一些奏折。否则晚上还要加班忙活,又不能早些休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