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9 章(2 / 2)

加入书签

此时,两方兵员的战斗力差值就显示出来了,李世民这边虽然人少,但能留名后世的天花板级别的骑兵队,那战斗力绝对强悍,虽然被单雄信的军队围住了,但是这支骑兵队硬是冲出去了。

李世民还让大军先撤,他亲自殿后,手持一把大弓,连射连中,敌军不得近身。

这弓有多大呢?

唐代骑兵用的是角弓,使用木材、牛角、动物筋腱胶合而成,形制结构更紧凑,能量效率高,适合在马背上使用。

后世没有关于太宗执弓的图画传下来,但唐朝梁令瓒曾有一副《五星一十八星宿神形图》,上面画了很多唐朝时代的弓箭样式。

从图上可以看出,骑着马的人手里拿着的角弓,有半人高,而李世民的弓,与常人又有所不同。

“弧矢制倍于常”,一凤的弓比正常角弓还要大很多,起码在马上的时候,这张弓竖着的时候跟人都差不多高了。

而能用得上这样的弓,李世民臂力也相当强,李盛看着那支箭射出去,挟着劲风,洞穿一人后直接把人带下了马,这穿透力!

要不是这会儿情况紧急,李盛高低得嚎一声捧捧场。

在李世民连续射了几箭后,周围的兵士都心生怯意,这上去就是个死啊,谁的命也只有一条,虽然在战场上都是提着脑袋干活,但是正常人还是想继续提着而不是扔了的。

见此情景,李世民收了大弓,拉紧了缰绳,李盛以为他要走了,但不是,一凤听到身后传来的马蹄声,知道援军已至,于

是手持长槊,猛地冲向了敌方阵营!

虽然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李盛经常自作主张跑来跑去,但是在战场上他可听话的很,一凤指哪打哪儿,这会儿他立马就知道,一凤这是打上头了,行行行,好好好,不就是浪吗?你要炫,那我就陪你炫!

于是李盛猛然提速,单雄信这边还在为对面射手的强大而惊讶,还没缓过神来,就感觉一阵风卷过来,眼前刮过一个紫色的影子,再一看,老子的人怎么少了一个!

李世民靠近敌方阵队,把对面离得最近的一名将领生生从马上拽下来掳走了!

李盛一看李世民得手,立马后撤,眨眼间就跑了。

单雄信想继续追,但这时,罗士信也带着援军赶到,他斟酌片刻,还是只能带兵回去了。

秦王一路风驰电掣地回了大营,下马把人扔下就进了中军大帐让人传各路行军总管和将领们来商议战事。

这一番,李世民也算大致了解了王世充军队的战斗力,他对自己的战术更加肯定,和诸位将军谋士商议过后,唐军定下大方向的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分兵几路,去各个关口逐个击破,进而使洛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成为一座孤城,到那时,洛阳城断绝于外,围都能围死王世充,城池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有了基本方略,李世民的军令一条条安排下去。

洛阳城内只有三万大军,而王世充又分兵据守各个关口,这一分,力量就更加削薄了;而与此相对应的,李世民可是带了十万大军来的!

他比王世充更分得起兵!

行军总管史万宝从东南方向,由宜阳攻打伊阙、龙门;

将军刘德威从东北方向,自太行山包围河内一带,断绝南北交通;

右武卫将军王军阔攻打洛口,黄君汉攻打回洛城,这一举措意在斩断洛阳与两大粮仓之间的联系;

最后,李世民亲自率领唐军主力在北邙山扎营,这里地势高,可以随时监视王世充在洛阳的动向,他只要敢从洛阳城出来,李世民就会率领大军出击。

至此,唐军完成了对王世充的战略包围,王世充治下军民无不惶恐,很快,就有不少郡县望风而降。

随后,黄君汉拿下了回洛城,并且干脆利索地斩断了河阳大桥,斩断了洛阳与河北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带兵前往,试图夺回来,被击败。

在这种情况下,王世充陈兵青城宫(东都洛阳行宫之一,在后世的洛阳市西北方向),李世民也摆阵相抗,两方隔涧水对峙。

要么说大家都纷纷叛逃,觉得王世充没前途呢,李盛也觉得这人脑子不清楚。

王世充朝着这边喊话,喊得很有气势,不过李盛觉得他就是在丢人现眼。

“隋末丧乱,天下分崩,长安、洛阳,各有分地,世充唯愿自守,不敢西侵,计,熊、谷一州,相去非远,若欲取之,岂非度内?”(1)

王世充说,唐朝境内的熊州、谷州一地,离得他很近,他要是想要,早就去打下来了,他没出手,就是希望李唐和他的郑朝,两边可以友好亲善,做一对彼此不打架不闹事的好邻居。

随后王世充又说,李世民你远道而来攻打我,运粮食也不方便,军士们也这么辛苦,何苦来?我觉得你这肯定不行——“以此出师,未见其可。”

这话别说李世民了,就连李盛听了都想笑,不等李世民发言怼人,他就先笑了。

于是,两军阵前,大家就看到秦王的那匹紫色大马长嘶一声,然后眼神不屑地甩过头去,声音很大地喷了个响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