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5 章 后续影响1(1 / 2)

加入书签

又是一天清晨。

巴清从宅院里走出来,被逐渐变凉的晨风冻得下意识一个哆嗦,她的孙女连忙给巴清披上厚披风。

“哎,老了,比年轻时怕冷多了。”巴清接过拐杖,嘴上说着老了,行走起来依然是步伐矫健。

她带着自己孙女和另一名车夫,一起赶着马车走在咸阳城的大街上。

路上,巴清掀开窗帘看向大街两边,又看到了很多新店铺。

“挺好。”尽管并不知道那些商铺是谁家的,巴清还是心情很美妙。

看着大街日新月异的变化,巴清有一种重回青春一般活跃的心情,每日都有新的好的变化,触动的巴清也受到了影响。

马车直奔今日的目的地,停在了新开的巴清家族开办的学堂面前,是一家私学:

“巴氏学堂。”

看到后世商人参与各种活动后,巴清最受影响的还是商人对学子的赞助。

她深刻记住了天幕提到的鲶鱼效应,自己已经年迈,巴氏下一辈却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年轻人,她的儿孙们只能堪堪守成,面对如今的开拓之世并没显现出太大的能力。

所以,巴清拿出了自己个人的钱财,征求皇帝的同意后,办了一家私学,专门为民间的小孩提供教育。

她的巴氏学堂男女学生都有,大秦的男女大防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巴氏学堂有意把束脩开的很低,短短的几天时间报名的学生就满员了。

作为一所小学,学生年龄也小,在家里也干不了太多的活计,尤其是家长们看到天幕上各种人才都是会识字会读书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也或者说,其实一直都知道,只是以前没条件。

巴清去学校巡视一圈,临时买下的大宅院里,分为几个教室,聘请了三位夫子,一名男夫子,一名女夫子,还有一位巴氏的账房,专门管学堂的开支,也包括教授学生们算数,毕竟这里主要是为巴氏商行培养人才。

学生们数量相比现代很少,加起来有五十人左右,年龄都比较小,最小5岁,最大10岁。

虽然《周礼》规定男子十五岁才算成丁,但是一般10岁的孩子就算半个壮劳力了,10岁的男孩要跟着一起下地干活,10岁的女孩可能已经在跟着母亲学习刺绣纺织,大部分都得在家承担一些家务活或者工作,反而很难有时间出来学习。

巴清挨个看完后,让人把早就制定好的鼓励制度贴在学堂大门口专门立起来的粉壁宣传栏,上面写着每月一考,前三名什么奖励。这也是按照他们商业的查账模式来的。

考虑到这些平民孩子还不识字,巴清让夫子们转达给学生们,听着学堂里传来的欢呼声,巴清笑着走出巴氏学堂。

“听说乌氏出钱修了大桥?过去看看。”巴清对着车夫说道。

她们上了马车,车夫很快就驾着马车抵达了还在修建的乌氏大桥。

乌氏大桥位于咸阳城的城外,是为当地的农人

搭建的,是一座石桥。

巴清下了马车,首先看到的却不是石桥上明晃晃的招牌“乌氏桥”,一眼扫过后,看向了乌氏桥另一边同样在修建的学堂。

学堂的大框架已经搭建出来了,门楣上的“乌氏女学”牌匾十分醒目。

出钱的乌氏倮就在现场督工,看到巴清,主动朝她走了过来。

“你的学堂已经学生招满了?”

“是。”巴清看着那大框架,颇为叹服,这一看就很有钱啊。

“我买的宅子,不如你这自己建造的院子大。”

“就因为是女子,后世连我的性别都不记清楚,我就要专门开办女学校,气死那群臭男人!”乌氏倮也已经不年轻了,常年奔走于草原放牧让她脸上满是风霜,比中原女子气势更为凌厉。

她身材高大,骨骼分明,腰间挂着短剑,手里拿着马鞭一直在把玩着。单独看她高大的背影会误以为是男子。但是转过头来,依然能看出女性的英气美。

巴清笑道:“你先试试水,等我的学堂开起来了,以后开个高级的女学。”

乌氏倮也笑了:“好啊,你等在这里呢,打算接我的小学生?”

“你先教女孩子锻炼身体,打好根基,我再让人教她们经商赚钱,能自立了,不管遇到什么夫家,哪怕跟我一样守寡,也不怕什么。”

“挺好。”

两人暂时都没想过大学,因为生育难产,是一个影响女子寿命的重要因素。

她们自己现在什么都有,觉得有没有夫君和孩子无所谓,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在周边行走起来。

咸阳城内的布局已经固定了,目前在咸阳城外,开始修建新的商业市集。各家商号都来了,施工的施工,买卖货物的买卖货物,非常热闹。

而且因为不用进城,有些看起来像是与匈奴混血、甚至可能就是匈奴人也来做着买卖,只是非常警惕,眼睛一直打量着周围。

乌氏倮做牲畜买卖,见多了胡人,见状只是让护卫护住巴清的年轻孙女,两位老人都很淡定,一边看一边聊。

“听说你组建了商队往西边走?”

“嗯,乌氏在草原上有优势,还是往草原的深处走。听说你巴氏准备南下出海?”

“是,陛下已经应允了,还派了商家学派的弟子。”

“商家学派啊,我的商队也有,但愿有天幕说得那般厉害。”

“或许在我们老死之前还能看到另一片新天地。”

“是啊。死之前我也想出去,看看海,看看那红头发绿眼睛的洋人。”

“然后改嫁?”

“去你的!”

两位经历了大半辈子风霜的成□□人你提着拐杖我提着马鞭打闹了起来。

说说笑笑间,时不时能遇到工人抬着巨大的木头喊着:“让一让,让一让!”这是要搬木头去建新铺子。

还有小孩成群结队提着木桶,去

种树。

“后世竟然连木头都缺(),他们只砍树不种树吗?”乌氏倮看到大木头▏()▏『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就想起后世明朝竟然缺木头到没法造船出海,嫌弃的不行。

巴清淡淡道:“所以指望不上,只能靠老祖宗种树了。”

最近她的巴氏学堂里的学子下课了也会来种树,家族里的小孩同样如此,不说留给后世,起码留给巴氏后人也好。

她俩路过种树的区域时,听到宫中来的公主很细心地教授那些小孩:“先挖坑,再放树,然后把土埋回去,再浇水……”

乌氏倮忍不住笑了:“还好始皇帝儿女多。”

如今始皇帝的儿女们各行各业都插手,商人信息灵通,私底下还在讨论各个王子公主的品性和能力,甚至还有好事者做出了排行。

巴清却叹气:“大秦人还是少了点。”

别说始皇帝,她自己的儿女们孙儿孙女们全都使唤上了,能力大的干重要的活计,能力不行的打下手。

主打一个一个都别闲着,闲着就没饭吃,忙得家族中的纨绔子弟一个个哭天喊地,天天一边抱怨一边干活,她也不管,能干活就行,至于抱怨,就当乌鸦嘎嘎乱叫。

好在,大秦的商人并没有后世那样打压的厉害,还有不少世家公子经商,文化素质更高,也有资本成立大型的商号。

走着走着,两人突然被人塞了一张纸:“欢迎加入大秦商业协会!”

一个热情的声音雀跃道:

“加入大秦商业协会,保护大秦本土商人,保护大秦商业!”

两人同时抬头,看到一个有些眼熟又有些陌生的年轻姑娘,热情地对她们宣传商会的好处,并且热烈邀请加入商会。

巴清顿时哭笑不得。

难怪有些眼熟,这不是她命人雇佣的人吗,选人的那一天她去过,见过一面。

乌氏倮冷不丁道:“你面前的就是大秦商会的创立者,也是你的雇主。”

“啊!对不起对不起!”年轻姑娘俏脸通红,连忙道歉,巴清摆了摆手,让年轻姑娘继续去招揽别人。

等年轻姑娘离开,乌氏倮又道:“现在没人跟大秦竞争。”

巴清好脾气地解释:“避免内斗嘛。”

她不仅牵头成立了大秦商业协会,还拉了第一个成员——嬴政。

不是以大秦的名义,也不是官营形式,是帝王的私人名义。

皇帝,也有自己的私库,官营与皇帝个人加入,完全是两个形式。

嬴政不但加入了,还出资加入了一些生意。

巴清心里想着,倒没有什么都对乌氏倮说,涉及帝王,还是谨慎点好。

她们来到了新开的商业街,这一条街都是有实力的大商人,商铺建造的最快,已经开始营业了。

乌氏倮这阵子都在这边,对此比较熟悉,挨个给巴清介绍:

“看到这家齐鲁服装店没?阔气吧。”

“这是齐鲁两国的贵族支援的建筑,他们

() 专门做后世的成品衣服卖,生意很好。”

如果荆咕在这里,就能看出,这里不仅有秦汉的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还有唐宋明清时的各种服装,虽然布料与花色不同,但是能清晰看出服装形制的花样变多了,刺绣的风格也变多了。

巴清啧啧感叹:“天幕帮助鲁缟天下闻名,还有齐国的商人,现在两国旧人合作,也是神奇。”

齐鲁服装店隔壁,是郑国的鞋店,名字很有趣:“郑人卖履”。

巴清也看过《韩非子》,看到这名字就笑了:“昔日有郑人买履,今日有郑人卖履。”

乌氏倮往旁边的楚人店铺抬抬下巴:“这算什么,这边还有楚人明珠呢。”

《韩非子》里也有楚人卖明珠,郑人买椟还珠,今日楚人干脆不卖“椟”直接卖明珠。

巴清看的忍俊不禁。

一行人一边走,一边看,

巴清看到本就被天幕提到过的洞庭之鱄、具区之菁、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都出现在了水果店;

昆山之玉、随和之宝、太阿之剑、江南金锡、西蜀丹青、阿缟之衣、锦绣之饰出现在地方特产店;

还多了许多跟着天幕出现过的后世画面学习的新店铺:

比如“茶叶铺子”,刚上市的新茶,数量稀少,非常昂贵,能有资格来买茶的也是少数。

还有木质的家具,藤编的箩筐等,巴清甚至看到了一座藤编的摇椅,看着就舒服,立刻心动了,让车夫买了搬到马车上,她不坐马车了,走着回去。

乌氏倮笑眯眯看着,嘲笑一顿巴清让椅子坐马车自己走路的行为,然后又用马鞭指了指靠近护城河的方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