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3 章 商业与货币13(1 / 2)

加入书签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大清的没落。一切,早有端倪。】

【比如清初就开始实施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比如清朝对海外贸易更为保守的态度,让前朝打下的海外贸易基础一夜回到解放前。】

终于等到了大清。

哪怕知道天幕很可能没什么好话,玄烨依然在认真听。

他的面前放着一张世界地图,拿着一艘巴掌大的木船模型,放在了地图上大清沿海的位置。

【说起清朝的海外贸易,不得不提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郑成功。】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是明末时期的大海盗,后来接受了明朝的招安,成为了官员。明朝灭亡后,郑芝龙想要重新以上的套路,投降清朝,但是清朝作为骑射民族,根本看不上海盗,哪怕是洗白的海盗。于是,郑芝龙被清朝囚禁。】

【清军入关以来,一路屠城,抵达福建时,一路杀杀杀,顺手杀了一个女人。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女人,名叫田川松。】

田川松是谁呢?郑成功的母亲。

郑芝龙有5个老婆,但是郑成功只有一位母亲。

清廷杀母囚父,不共戴天之仇,郑成功转身投向南明,被赐名“朱姓”,成了国姓爷。他在福建打起反清复明大旗,从此与清朝杠上了。

至此,还没有结束。

因为郑成功太过厉害,水上战斗清军完全不是对手,清朝又逼迫郑芝龙去劝降郑成功,劝降失败又用郑芝龙做诱饵想诱杀郑成功。

再次失败后,清廷立刻翻脸,认为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勾结,将郑芝龙斩杀,郑芝龙的子孙等11人被连坐斩杀,整个郑氏家族都跟清朝杠上了。

【论官逼民反,清朝比明朝更厉害呢~】

玄烨:“……”

天幕来得迟了点,郑芝龙已经被他砍了。

但是好在,台湾已经在1683年投降了,1684年他已经在台湾设置了一府三县,台湾府,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属于福建省。

虽然过程艰难了点,长久了点,但是能收复,他就觉得已经安心了。

只是现在天幕重提此事,让玄烨有些担心,不知道台湾那边能不能看到,看到之后会不会再次人心浮动?

毕竟郑成功的子嗣还活着,虽然已经大权旁落。但是那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吧?

【这里主要是交代一下背景,大家重点记住:郑芝龙的郑氏家族,是一个很厉害的海商。】

郑氏自己的族谱上记载,他们是起源于隋唐时期的颍阳郑氏。

但是众所周知,哪怕是名人也喜欢给自己族谱贴金,是老传统。而且唐末黄巢专门盯着世家贵族屠杀,是不是不好说,荆咕便没有将颍阳郑氏一起解读。

【为了贸易,郑芝龙的族谱也非常国际化。】

郑芝龙除了华夏妻妾,还有日本妻子,就是郑成功的母亲田

川松,是郑芝龙在日本做生意时娶的田川氏。

他的大女婿是葡萄牙人安东尼·罗德里格斯,大女儿乌苏拉·德·巴尔卡斯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为此郑芝龙还专门在家里修了一座教堂,负责主持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聂伯多。

郑芝龙本人,通晓的外语包括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多国语言,不仅精通商业贸易,还精通军事火器。

在投降清朝之前,郑芝龙已经拉起一支非常成熟的欧式火器海军,具有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火炮,最大的船能装36门炮,当时的荷兰国已经是到处掠夺的红毛海盗和臭名昭著的殖民者,郑芝龙与之交手过,与荷兰殖民者分占台湾两边,互相抗衡。

但是,这么厉害的郑芝龙,从投降清朝开始,一败涂地。

史料记载:“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斩杀郑芝龙和他子孙的,是清圣祖康熙。

而郑芝龙死后,现代化的舰队会到清军手上吗?

想太美,到了郑成功手上,炮口对准清朝,在郑成功活着的时候,郑氏就没输过。

康熙□□时,是郑成功死后,后继者无能以及郑氏内部出了叛徒。

康熙九次和谈,郑氏都拒绝了。但是郑氏内部发生内乱,一部分主动朝清廷投降,一部分不愿意投降的当权者连续暴毙,比如郑成功的长子郑经和长孙郑克臧。

此后,郑经12岁的次子郑克塽接掌大权,年幼而无力,这时负责与清军和谈的臣子傅为霖通敌做内应,康熙令施琅率领清军施压,郑氏家族才接受了和谈。

虽然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角度来看,□□也算是康熙的功绩之一,但是从这个前因后果来说,槽点满满。

【清廷对郑氏的态度,前倨后恭,重点在于郑氏身世清不清白吗?

不是,重点在于郑氏能不能打。】

【就像曾经的蒙元,到处屠城,反而放过了坚守多年炸死蒙哥大汗的硬骨头钓鱼城,这是因为蒙古人讲信用答应了不屠城就不屠城吗?】

不是,这是因为蒙古人担心四川的民愤被激发,会出现下一个钓鱼城。】

【四川的川军,一直到清朝末年,条件再艰苦,也依然很能打!】

明末时期的郑芝龙,看着自己急转而下的结局,沉默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的前半生,威风到成为海上的传奇,无论是海盗还是海商,无论是大明人、日本人、还是菲律宾人等等,只要做海上生意的,没有不知道他大名的。

多少海盗想招安,最后等到的只有明军的大炮。

不是每个大海盗都能接受招安后笑到大明都亡国了还能全部保存实力,他原本是做到了。

怪只怪,自己贪心不足,想要在清朝继续当官的荣耀。

结果,死的太冤了!还连累了11个子孙!11个!

已经年纪渐长的郑芝龙气得心脏一阵阵抽痛,他看着刚从日本接回福建的儿子郑成功,眼神复杂。

成功因为从小出生在日本,并且与母亲生活在日本6年,与郑芝龙聚少离多。

郑芝龙被大明招安后,郑成功才被郑芝龙接到福建晋江县安海镇读小学,现在这座小学改名为“成功小学”。

郑芝龙不奇怪儿子拒绝了投降,幸好没投降,不然他一个子嗣都留不下来了。

郑芝龙冲着郑成功招了招手:“成功,做得不错!”

紧张到绷着脸的郑成功走到父亲面前,被父亲摸了摸头,这才绷不住地笑了。

“日后,你继续上学,放学后爹带你去玩大炮!”郑芝龙狠狠揉了揉儿子的脑袋。

他老了,没有以前海里来风雨里去的野心和闯劲。

但是好在,他后继有人,儿子很不错!

【在康熙收复.台.弯前,郑成功才是真正的收复.台.弯,这也是他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原因。郑芝龙没有完全打退荷兰殖民者,但是郑成功做到了。】

郑芝龙听到“民族英雄”四个字,更为高兴了,摸着宝贝儿子的头,连叫三声:“好!好!好!”

【荷兰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有一个重要的手段,那就是种甘蔗。】

【当一个地方沦为甘蔗园,也就意味着你彻底沦为被吸血的血包。】

欧洲列强进入大航海时代,四海殖民时,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种甘蔗。

甘蔗,能够大量的提炼蔗糖,人们非常喜欢,无论哪国市场都很受欢迎,欧洲列强靠着甘蔗赚了一桶又一桶金。

但是对于种植地而言,却是一杯苦涩的毒药。

欧洲列强寻找热带、亚热带的岛屿,占领之后,逼迫当地人砍掉森林,开辟甘蔗园,强迫当地人或者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当苦力,种植甘蔗,提炼蔗糖。

但是,甘蔗对于保持水土毫无能力。种植甘蔗的后果,就是自然环境被破坏,岛内经济严重依赖蔗糖这一种单一产品。哪怕到了现代,那些曾经的甘蔗种植岛屿赶走了欧洲殖民者,也没法转型。

现代的牙买加、海地、古巴、爪哇等国,完全没有因为蔗糖业致富,反而位列最贫穷的国家。

当地人称呼甘蔗林带来的灾难为“甘蔗林魔咒”。

17世纪时,荷兰殖民者占领.台.弯,目标之一就是看中台湾的环境适合种植甘蔗,连市场都已经看好了,大明王朝同样需要蔗糖,蔗糖可以卖出高价就近销售,降低运输成本。

荷兰殖民者占领.台.弯后,把甘蔗引入台湾,并且计划砍伐森林,建立甘蔗园。

但是这个时候,郑成功来了。

甘蔗园没有建立成功,荷兰殖民者被赶跑了,郑成功把台湾当做自己的大本营,更在意的是粮食,让台湾恢复了种植水稻,将台湾从“甘蔗魔咒”中解救了出来。

【如果不是郑成功收复.台弯,赶走荷兰人,恢复了台湾的农业种植,可能今天的台湾连自己的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

【在整个清朝,甘蔗从未成为台湾的主要经济作物

。】

唐末时期,因为战乱,大量的汉族人涌入台湾躲避战乱。

南宋时期,朝廷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时期,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民政,隶属福建泉州路晋江县,这是华夏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

宋元时期,本就是海上贸易最为繁华的时期,两个朝代的君臣与海商听到台湾的优势,顿时动了心。

因为海上贸易频繁,台湾涌入大量的汉族人后,语言文字汉化,与当地高山族融为一体,无论是贸易往来还是迁居生存都比较和谐。

明朝时期,郑芝龙曾经在台湾地区收容福建沿海难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台湾移民活动。

清朝康熙时期,台湾府正式被划入大清版图,但是很可惜,康熙皇帝并没有因为荷兰殖民者升起警惕心,处在这个位置,荷兰殖民者不会只是第一个到来的侵略者。

各朝各代的台湾人看着天幕,感念郑氏的同时,对海外殖民者升起前所未有的警惕心。

【为了打击郑氏海商,清廷采取了坚壁清野的迁海政策,强迫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居,摧毁了沿海的房屋建筑,虽然的确打击了郑氏,但是对沿海的无辜平民同样是巨大的打击。】

【当郑氏没落,清廷接管台湾,华夏海上贸易文明的萌芽,彻底枯萎。】

哪怕接管台湾,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优越,适合海上贸易,清廷也没有发展海上经济的念头。

郑成功利用海上贸易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武装起来强大的军队远超清朝,让清朝统治者几乎对海上贸易有了阴影。

当清廷接管台湾后,让台湾居民继续种植水稻,限制甘蔗种植面积,限制海外贸易,让台湾居民比在郑成功时期更为原始。

——他们宁愿平民变得更加贫穷,也不愿意丢掉权力。

【到了清朝末年,地理位置优越的台湾再次面临危机。】

【这一次,被日本人占领。日本因为国内人多地少,稻米不足,把台湾的稻米运回日本,成为了日本的主要补给。这一时期,大清对日本人的侵略毫无作为。】

【日本人打.台.弯的主意,很久很久了。

一方面因为台湾的地理位置,占领之后既可以对大陆发力,也可以对南亚东南亚发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台湾的气候优越,适合种植业的发展,便于用来补给日本本土。直到现在,日本与台湾的贸易往来依然相当的频繁。】

明朝,台湾的高山族是众多少数民族的统称,有自己的语言,但也是农耕文明,大多数种植,少数人狩猎、捕鱼、做手工。

在被日本人统治的50年,高山族人反抗非常激烈,与汉族人一起艰难抗日,组织了“雾社起.义”,参与了“二八起.义”。

此时,他们看着未来被侵略的惨况,狠狠一握拳:“还是得习武。”

“还得研究火器。

”这一部分高山族人见过郑芝龙的火器,夸赞道,“郑氏的火器不错,我们需要多发展。”

“日后哪怕是改朝换代,火器武力值不能丢,我们子孙相传。”高山族的女人同样坚韧,她们站出来道,“如果朝廷管男人管的严,女人偷偷学,把武器和武学传承下去。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女人活着,也能有复仇的机会。”

汉族人也说出自己的意见:“朝廷再如何限制,能有我们本地人对这里地形更了解?”

“没错,朝廷都靠不住,还是得靠自己。”

无论什么民族,在此刻达成统一战线。

他们要发展武力,日后无论是荷兰人还是日本人,或者其他欧洲列强,想要□□,都给他们滚!

【我们能从史书上看到,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征战不休。

虽然他大多时候都是战胜的一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大清财政的紧张。】

康熙皇帝在位时,西灭准噶尔,南平三藩,北拒沙俄帝国,东南收复.台.弯。

忙着到处打仗时,到了康熙五十一年,他的晚年,才有空整顿税收制度。

这个时期,因为常年征战,财政勉力支撑,康熙的税收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百姓交税缓解财政压力。

【雍正时期,对官绅阶级开刀,也是国家财政危机的另一个体现。

毕竟,官绅阶级比平民有钱多了,在户部干过的雍正皇帝深刻知道官吏的本性。】

雍正一上台,改变了税收制度,把按照人头征税改成按照田地征税,这样对于喜欢隐瞒人口的官绅阶级来说,是动了他们蛋糕的措施。

人口可以隐瞒,可是田地无法隐瞒,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雍正时期,税收是实实在在收上来了,财政危机得到了缓解。

【乾隆时期,人口达到了古代巅峰时期,然而生产力跟不上,反而带来了饥饿与贫穷。在文人的吹捧下,出现了一个虚假的“康乾盛世”。

这一点,从英国来的使者马嘎尔尼的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到。】

马嘎尔尼访华时,是满怀着对《马可·波罗行纪》中遍地是黄金的期待来的。

但是抵达之后,深深的失望了。

广州城到处都是面黄肌瘦的百姓,哪来的黄金和珠宝。

接待的清朝官员为了大清的颜面,还安排了奴仆伺候这群来自西方的洋大人:“这是你们的奴仆,你们可以尽情使唤。”

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最喜欢有人伺候,在洋大人面前不管用。

在马嘎尔尼的眼中,清朝的官员和奴仆,竟然都是同样的面黄肌瘦,与街头见到的百姓一样。

他让瘦弱的奴仆收拾自己吃剩的残羹剩菜,允许他们自由处置时,奴仆竟然感激涕零:“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然后把他们的剩菜带走自己抢着吃了;

他让奴仆收拾自己泡过的茶叶时,奴仆们再次感谢:“谢谢洋大人!”

然后用泡过茶水的茶叶继续泡茶。

马嘎尔尼并没有太大的优越感,反而很失望。

他是来打算来探查情况后在这里做生意挣钱的,看这个国家如此贫穷,他岂不是白来了?

马嘎尔尼与同行的洋人说:“大清连官员也很瘦。”

他们一路所见的清朝官员,没有英国那些大腹便便的官员。

同行者表示怀疑:“这里真得是马可·波罗提到的华夏吗?”

“如此贫穷,如此懦弱。”马嘎尔尼都看不下去,“这个帝国,已经腐朽了。”

.

胤禛有些怔愣。

官员都说自己过于严苛,没想到对于自己的评价却比汗阿玛与儿子都有。

那“康乾盛世”的名称,单独把自己忽略,听起来格外尴尬。

但是现在他突然知道为什么自己被忽略了,这与后世更认可自己是同一个原因——按田亩征税。

想通之后,胤禛笑了。

他扫视着下面噤若寒蝉的官员,还有多次挨揍后屁股肿到现在还没好的弘历,心情好极了。

知道你们才是不对的那一方,那就对了。

弘历却心情糟糕极了:原本只是屁股被打的疼,现在觉得脸也在被天幕啪啪打的疼……

【我们能看到的清朝黑白照可以看到,从太后皇后等女眷、到皇帝亲王等贵族、还有平民,全部都很瘦。】

【这并不是清朝以瘦为美,以瘦为美也不会吹到皇帝身上去,看乾隆的画像就知道,乾隆富贵圆润,很地主。但是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元年,起义军不断,国库危机重重。】

乾隆帝的儿子,嘉庆皇帝在位期间,起义军全国开花。

最严重的时机,白莲教起义持续了九年,波及五省。天理教攻入紫禁城,在紫禁城城墙上竖起了起义军的大旗,皇子们在太和殿齐齐拿上武器备战。

嘉庆尽管抄了和珅的家,折合白银10亿多两,相当于清廷20年的财政收入。

但是嘉庆在位期间,全国各地都在起义。

到处打仗,不需要钱财吗?需要。

这笔钱财用于军费开支都不够,嘉庆元年时国库存银还有5000多万两——这里不算和珅的抄家。

八年后,国库锐减到不足2000万两,各地地方政府大量出现赤字,让嘉庆不得不开始提倡勤俭持家,严禁地方上贡宝物,过生日时送字画就够了。

.

嘉庆皇帝很想哭。

终于有人懂自己的苦了!

嘉庆皇帝大逆不道地在心里想:为什么他要生在汗阿玛后面,要是生在前面多好?他也想让汗阿玛感受一下,自己拼命花钱,让儿子到处擦屁股是什么感受!

汗阿玛在位时享受奢靡潇潇洒洒,为什么轮到自己就得勤俭持家?

嘉庆皇帝想到自己还是太子时期,看到的乾隆自己祝寿、给太后祝寿的排场,再想想自己,悲从中来!

他好穷啊!

【当乾隆皇帝沉浸在虚假的盛世之中时,英国人打响了对大清掠夺的第一枪。】

【这一枪不是鸦片战争,是华夏在海外市场立足几千年的制造业——陶瓷!】

【欧洲发现了陶瓷的秘密,研发出来了比大清更好的陶瓷——骨瓷。】

欧洲贵族极为痴迷华夏陶瓷,从唐宋时期开始,华夏的陶瓷在海外贸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16世纪,意大利各地开始仿制华夏的软质瓷器,但是生产出来的原始陶瓷无论是胎质、釉色都相差极大。

直到清朝,法国耶稣会士殷弘绪来到华夏,在景德镇传教的同时,收到法国科学院委托,在景德镇“考察”陶瓷的制造技术。

最终,殷弘绪发现了陶瓷的秘密——高岭土。

欧洲之前失败的陶瓷,是因为没有加入高岭土,而华夏的瓷器中,高岭土要与瓷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且烧制,才能生产出硬制陶瓷。

殷弘绪把这个发现传信回欧洲,欧洲人恍然大悟,快速开始加入高岭土研究。

18世纪60年代,英国掌握了硬质瓷器技术。

工业革命后,一位出生在陶瓷世家的陶瓷学徒乔赛亚·韦奇伍德,与人合办陶瓷厂,投入资金与精力多次研究,最终研究出来了质量更高、生产力更快的新型陶瓷——骨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