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59 章(1 / 2)

加入书签

薛四来了这么些天,跟宋家人已经很熟悉了。他一直不离开,宋家的人也都把他当成家人一样对待了。

薛四这个年纪,虽然来历不明,但村里的人通过张杏花打听过,他还未曾娶媳妇儿。

虽然大家不知道为什么他都已经三十出头的年纪还未成婚,但瞧着他身上那些疤,大概也能猜出一二。这人以前可能过的是刀尖上舔血的生活,这要是成婚了,不是祸害人家姑娘吗?

但他来宋家村这么久了,虽然不爱说话,但踏实肯干,相貌长得也英俊,更重要的是,他十分能干。

这才刚过完年,就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的跟张杏花打听薛四了。

全都是想给薛四做媒人的,他们乡底下鲜少有富户,一般人家的姑娘挑成亲的对象一般都是看这个人怎么样,如果为人老实,又踏实能干,那就是她们满意的那种。

更别提薛四这一身的肌肉,还有俊巧的脸了。

第三个媒婆登门的时候,张杏花又重复了一遍,说道:“薛四的事儿我老婆子可做不了主,这事儿愿不愿意的,你还是得去问薛四才成。”

媒婆倒是想问,可这人平时话都不多说一句,这脸虽然长得俊,但平日里却不苟言笑,他要是盯着你一直看,会给你一种有些犯怵的感觉。

瞧着人冷冰冰的,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姑娘还有哥儿都喜欢他这种。

而且媒婆其实已经找过薛四了,那天薛四正在吴师傅的铁匠铺子里打铁,她跟吴师傅认识,进去之后就专门找了个凳子坐下来好好跟薛四说了说。

“也是咱们上西村的姑娘,长得不差的,人家家里头就这么一个闺女,老两口心疼的很,我看你来这里也待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应该都没什么人了吧?要不然怎么过年也都不回去?要我说,你就答应了人家姑娘吧,到时候就留在上西村,总比你一个人总是在这里打铁,寄居在宋家要好,你说是不?”

媒婆坐在这里叨叨叨的说了半天,口都说干了,薛四硬是没给她一个眼神,连一句话都未曾跟她说过。

她当时很生气,但奈何人家姑娘那边许的红包多,她只好又过来宋家,找张杏花商量这件事,希望她能从中帮忙沟通一下,让薛四好好考虑一下这门亲事。

张杏花说的也是实话,其实她也不知道薛四家中到底还有没有人在,不过她倾向于他应该是无家可归了,不然怎么会连过年都不回去,一直待在他们家呢?

而且在铁匠铺子里当学徒干的可都是体力活,工钱也不多,他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出去随便找个活干,也要比待在铁匠铺子里挣的多。

张杏花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薛四一直住在他们家,想一想他们家其实也没什么可图的,虽然相比于村里的其他人家来说,他们家的确多挣了点钱。但跟城里镇里的富户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送走了媒婆之后,张杏花看到宋英从外面回来了,胳膊上挎着的是那个熟悉的竹篮,她这是给薛四送饭了。

看见这个孙女儿,张杏花叹了口气。宋英和离也有好几l年了,如今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大闺女起名叫宋珍,二闺女起名叫宋珠,她却仍旧一个人,张杏花没少为她操心。

虽然都说死了丈夫的才叫寡妇,但宋英这种和离的其实跟寡妇也是差不多的。

她基本上只要不做活,有空的时候都会去给薛四送饭,忙的时候送饭的就变成了宋平或者宋峰。

张杏花也不怕村里人说什么闲话,她倒是巴不得宋英跟薛四能成呢,这样宋英的后半辈子也有个托付。

可薛四都来他们家这么久了,她硬是没瞧出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火花,宋英平日里做事很细心,但却是一个守礼的人,况且有过程度那样一个前夫,她决计不可能再主动跟别的男人表白。

薛四又是一个闷葫芦,整天默不作声的,指望他开口,那也是难上加难。

所以张杏花才叹气,多好一个人呀,可惜,这缘分还是差了点。

晚上的时候薛四回来了,刚好赶在晚饭的时候回来的。

宋家新盖的屋子房间多,他自己住一间房。今天我师傅给他发了工钱,这个月他干活干的卖力,多发了一点。

吃完饭天已经黑了,大家忙完之后都各自回屋去了。

薛四简单清洗了一下身子,每天打铁都要出不少汗,身上一股子汗味。清洗完之后他换了一身衣服,然后拿起钱袋子出去了。

倒也不是出门去了,而是朝着宋英的房间去了。

到了宋英房间门口,他敲了敲门,宋英刚把两个孩子哄睡着,披上衣服起来开门。

一看是他,说道:“薛四,是你啊,这么晚找我有什么事吗?”

薛四把手里的钱袋子递了过去,“这是我这个月的工钱,给你。”

宋英没接,她想到白天媒婆过来说的话,脸上有几l分犹豫,说道:“这钱你拿着吧,以后不用给我了。”

之前薛四就跟宋家人说好了,以后他到铁匠铺子里干活挣的钱,自己留下一部分花用外,另一部分就全都给宋英,算是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为什么?”薛四不解。

“自从你到铁匠铺子里干活之后,也有好几l个月了。每个月都给我这么多银钱,攒下来有不少了。我当时救你的时候,也没花多少钱。你现在差不多已经还够了,以后就不用再给我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宋英没说出口,她也不好意思说出口。薛四也不知道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自古以来,只有丈夫会把钱袋上交给妻子,他们两个只是她对他有救命之恩,他每个月总是给她把赚的银钱带回来,这看起来太像是、太像是夫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