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2 / 2)

加入书签

国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放弃战利品必不可能。丰产的粮食必须拿到手,这就需要赵颢让步。如果赵颢不点头,恐对国内氏族无法交代。

北安侯眉心深锁,视线扫过两个儿子,不想造成误会,自然不会隐瞒事情关键,干脆和盘托出。父子三人一起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希望能想出办法。

让他不解的是,面对他提出的问题,两个儿子的表现都有些古怪。尤其是大儿子,好似有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嘴巴张合数次,表情一言难尽。

北安侯看不惯世子瑒的表现,命他有话快说,不要这副奇怪的样子,让自己感到手痒,突然想揍儿子。

“父亲,事情是这样……”世子瑒看一眼赵颢,见他没有阻拦的意图,当场道出西原侯送出的二十车礼物,重点提到两车粮种。

“西原侯手中有农家,擅种植,育出高产粟麦,宜北地种植。”

世子瑒言之凿凿,以粮种作为引子,道出南方稻米虽好,北地却无法大面积播种。气候土地不适宜是其一,国内长期以粟为主粮,突然下令种植新粮,国人未必情愿。

北安侯固然强势,终不能无视规则。强行下令,万一引发众怒,以北安国人的彪悍,难保不会上演庸国旧事。

“父亲,此事需慎之又慎。”

世子瑒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尽管有所夸大,也引起北安侯的警觉。

“父亲,可仿效西原侯发布召贤令,广召天下有识之士。对知农事之人予以重赏,促其改进粮种农具。”

世子瑒和赵颢商量之后,认为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当初决定灭国,为的就是粮食。

世子瑒亲自南下,见识到当地的种植环境,马上意识到北安国不适合种植稻米,运回种子也是无用。与其白费力气,不如另辟蹊径,仿效西原侯改良粟种和麦种,同时设法改进农具,采用堆肥之法促进丰产。

总之,郅玄开辟出道路,证明卓有成效,北安国仿效行之,能少走许多弯路。

氏族们的不满,同样有办法解决。

之前北安国和南幽国关系不睦,商路近乎断绝。如今情况不同,赵颢成为国君,收拾干净南都城,重开商路轻而易举。

想要获取稻米,不需要自己种,可以通过商路购买。

商队再是庞大,运送货物终归有限,很多还是一锤子买卖。换成国与国之间,只要达成信任,维持长期贸易不是问题。

“父亲以为如何?”世子瑒道。

北安侯陷入沉默,对世子瑒的提议十分心动,却没有马上点头。

“父亲,学西原侯之法当送重礼。”赵颢突然开口,目光扫过世子瑒,后者并不意外,向他微微颔首。

兄弟俩早有商量,互相配合,为的是说服北安侯,同时不让郅玄吃亏。

北安侯正当壮年,头脑和武力值都在巅峰。脑子转一转,就猜出两个儿子的用意。

看向世子瑒和公子颢,他的心情很是复杂。

次子和西原侯有婚,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倒也无妨。就氏族而言,这种做法才是正确。

长子这是闹哪样?

和兄弟合起来给亲爹下套,这是真心实意想挨揍?!

北安侯越想越气,瞪着两个儿子,尤其是世子瑒,怒火中烧,拳头握得咔吧作响,很想把他拎起来,让这个不孝子回忆一下童年。

看出亲爹的不善,世子瑒匆忙朝赵颢使眼色。直至眼睛快眨得抽筋,赵颢才不紧不慢取出一张绢,送至北安侯面前。

“父亲,此乃西原侯提议。”

绢布展开,铺满整张桌案,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是赵颢亲笔誊抄。

北安侯低头看去,仅仅一眼,目光就再也移不开。

内容起始处,赫然是“会盟”二字。

“大国会盟,一匡天下。”

一句话映入眼底,震撼如排山倒海。

从头至尾看过一遍,北安侯单手握拳置于案上,迟迟没有出言。许久,他才长出一口气,感叹道:“西原侯雄才大略,我不及也!”

“父亲以为可行?”赵颢道。

“可行。”北安侯颔首。随即又像是想到什么,目光扫过世子瑒,明显带着嫌弃。

世子瑒来不及出声,北安侯移开目光,单手拍了拍赵颢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我儿,今后上战场务必要佩面甲。”

赵颢:“……”

兄弟不能要,亲爹也扔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