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取小三元(2 / 2)

加入书签

穆苏微微躬身又行了一礼,这才落座,开口询问苏学政:“学生愚钝,不知学政大人此言是何意。”

“其他学子都想尽千方百计打听考官是何籍贯,有何爱好;好按其喜好作答,方能得考官青眼考取功名;你倒好连我是何籍贯都不知晓,看来是你失职。”苏知言幽默风趣的调侃穆苏。

见苏学政如此,穆苏也不由得轻笑,拱了拱手道:“还请学政大人明示。”

“愚钝。”苏知言瞥了一眼恭敬的穆苏,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闻我姓氏,你竟还猜不出?”

穆苏这才恍然大悟,抬头看向苏知言:“难道大人是淮安府苏氏……”

“正是,我便是你外家表叔;自幼于柏江书院求学,你如今也在柏江书院求学,我也算得你的师兄。”苏知言点了点头缓缓道来。

“见过表叔。”穆苏面上浮现些笑意,他乡遇亲人大概就是他这种感受;不过这么多年倒是不曾听说外祖家有人科举,心下有些疑惑。

苏知言看了一眼穆苏,知其心中疑惑;“你是疑惑我身为苏氏子孙为何能科举吗?”

见苏知言直接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穆苏也不隐瞒点了点头答:“正是,外祖父虽未明说我也有所耳闻,苏氏有族规苏氏子孙不能科举,否则……”

“否则便逐出苏氏族谱,不再是苏家之人。”苏知言接了话,眼底也划过一丝回忆,缓缓道:“我也不瞒你,你可知当年你……母亲为何会突然远嫁京城,嫁给常平侯?”

闻此言,穆苏猛然抬起双眸看向苏知言,石桌下手握紧了,母亲的离世在他心里一直是一处伤痛,声音却还是平静问:“为何?”

“叔父接管苏家之后一直想要改变苏家不能入仕的族规,苏家世代书香世家,建立柏江书院,族中之人无一不是读书识字才高八斗之辈,却一生无所建树;距前朝功高盖主一事已过百年,如今也不必如此严苛,族中有一两人科举入仕也未尝不可,日后还可为苏家庇佑。”

苏知言捋胡须的手缓缓放了下来,眼底流露些许愁绪。

“后来呢?”

“后来你如今也看到了,叔父游说族中众人及诸位族老,大部分人严格遵守遵守族规并不愿意让苏家身陷险境;但族中许多同我一样的小辈甚是意动,冒险参加了科考也顺利取得功名,后因家中父母长辈反对多数人考取秀才功名后便止步了;叔父此举惹怒了一些族老,族中商议之后便不让叔父担任书院院长,回家静心;这书院便交到了旁支三房苏泰宏手中,此人眼光狭隘,一心想让柏江书院变成笼络钱财的地方,接管书院后不再招收寒门子弟,只收世家子弟或是富家子弟,反正束脩交的越多便被招收,一时之间乌烟瘴气。”

难怪苏泊如此针对于他,原来是早有缘由,穆苏心下了然。

“叔父忧心苏氏家业,不能让柏江书院连同苏家百年声名被毁;恰巧此时常平侯府上门向簟秋表妹提亲,叔父原是不愿女儿嫁进侯府门第,只想她一生平安喜乐,可簟秋表妹心怀大志,知其父心中所想,点头答应了这门婚事。”

苏知言说着看了一眼身旁的穆苏,只见穆苏头颅微低,沉默不语。

“这就是你娘亲为何远嫁京城,成就如此一段孽缘的原因;常平侯府看中苏家书香门第的名气,想要从文多谢助力;而簟秋表妹嫁进侯府族中也会顾及许多,族中没两年便恢复了叔父院长职务。”

说罢,苏知言叹了口气。

得知一切原委的穆苏心里闷闷的,原来母亲的婚事一开始就是一场交易,但这场交易是她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的。

可是谁能知道母亲到底在常平侯府经历了些什么呢?

他一直看得清楚,那双温婉、自信闪着亮光的眼眸慢慢灰败;只有在看见她的孩子的时候才会浮现点点笑意,才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具没有灵魂只剩躯壳的身体。

母亲死了,连同她的心一起死在了那深宅里;或许那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穆苏忽略心里闷闷难受,抬头开口:“多谢师兄告知我这些。”

“不妨事,这些你早晚会知道的,叔父想必也是不知该如何对你开口;这些年叔父老的很快,自表妹去世后,满头斑白,想必也是郁结于心;但你去了临淮之后前两年我回临淮看两位老人精神好上许多,算是慰籍。”

“那表叔呢?表叔为何一路科举还官拜学政?”

苏知言淡然笑了笑,起身道:“我父母早逝,早就孤身一人,不是苏家人又有何惧?何不一展抱负,做些有益天下百姓之事,倒也不虚此生。”

“表叔心怀天下,穆苏钦佩。”穆苏倒真有些钦佩眼前这人,逐出族谱于古人而言可不是一件小事,古人最重宗族,平日里诸事皆讲究同族,不然便被外人所欺,脱离族籍需要极大的气魄才能做到。

“有何钦佩,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倒还自在些;可我虽不是苏氏族人,但却永远是你表叔,簟秋表妹乃我看着长大,似我亲妹,叔父和叔婶时常照顾我,待我如亲父母,我自然要看顾你些。”苏知言看着穆苏面色认真说道。

穆苏正欲开口道谢,苏知言紧接又问:“你如今取得院试案首,不用岁考已是廪生,可想去国子学或国子监?”

怕穆苏不清楚苏知言又解释了一两句:“虽然你还并未考取举人功名,但你县试、府试、院试皆是案首,有小三元之名,加之我的举荐可以进国子学;入了国子学于你日后仕途极为有利。”

“我还未曾考虑。”穆苏如实相告,柏江书院读书氛围极好,夫子也都学识深厚,还有外祖父时常教导他;并无去其他地方求学的需要。

可是若是能去国子学,他又有些犹豫;国子监乃京城达官贵人,功勋世家子弟恩荫可去之地,无需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乃至乡试;直接参加会试、殿试考取功名即可。

常平侯府自然也是有名额的,他随时可以进,如今再去倒是多此一举;但若是国子学便大为不同,别看国子监与国子学仅一字之差,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国子学里皆是有真才实学的天下人才,其名额得一个极难。

往往只各府乡试前五名才能入国子学,里面的学子皆是已有举人功名在身,日后大兴朝的栋梁之材;以及更高级统治者之子弟,如皇子和皇孙还有各个亲王子嗣。

入了国子学便是一步登天!

不过穆苏倒不在意这些,只想着他已离京六年,从未曾回京看过祖母;如今祖母也已年迈,她老人家与父亲有隔阂又不喜继母,这些年每每寄家书过来,信中皆念叨他何时才能回京。

言她不想穆苏考取多少功名,只想他早些回京,他也想回京尽些孝道。

可外祖父、外祖母这边也是不放心,不过倒比前些年好上许多,苏子博如今已经是苏家嫡系一脉,定会尽心尽力照顾外祖父、外祖母;他也放心许多。

“无妨,你先回去好好思索些时日;若是决定了便来信告知,到时我修书一封将你举荐入国子学。”苏知言知道这个决定对穆苏来说还有些难做,开口道。

“多谢表叔。”穆苏心下感激,又向苏知言行了一礼。

“好了,出来许久了,回席吧。”苏知言说着起身向前厅走去。

穆苏等了片刻也起身向回走去,两人心照不宣未曾告知任何人今日两人碰面一事。

如此于两人都有利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