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105(捉虫)(1 / 2)

加入书签

骆常庆这波红利真是吃得足足的。

店里的针织衫、毛衣、外套、长袖或短袖衬衣、各个角色的裙装、裤子, 最后连周边领带、包之类的都上了。

全民大撞衫都挡不住全民依然持续追捧的热情。

只要商品贴上‘XX同款’,根本不用多介绍。

百货大楼的售货员都托人过来买。

雨言服装款式全啊,他们那儿不光没雨言这边上的快, 也没人家这里款式全。

头天播,剧里人物换的新衣裳, 你当天晚上来雨言这边,就能买到。

想跟形势就得走在流行前端,等满大街都是了再买, 那就不显眼了。

要不雨言服装为啥能火到有顾客爬窗户往里挤呢?

同样忙起来的还有理发店,一夜之间全是幸子头。

丁丽莲和崔静两人都趁着难得某天早下班的时候去剪了一个。

当然, 这发型瞧着也确实精神。

俩姑娘本来就青春靓丽,再配上店里发的短袖衬衣,往那儿一站就是现成的模特。

郑国强几个换上男角色的衣服, 这都是活广告。

打破了一年两身工装的福利。

从他这儿拿货的除了孟力平, 又多了一位叫叶东升的, 他晚了点儿,但也趁机挣了一笔。

除了服装店,书店最近也火起来了,各种幸子衫裁剪法、幸子衫编织法之类的书成了热门。

等最狂热的阶段过去后, 店里的平价商品又摆了出来,因为耽误了销售,有些平价商品从年前就一直压着, 店里还搞了一波促销打折活动。

包括鞋子也是, 几款初春时也能穿的薄靴子最低降到七折。

靴子这时候买回去是穿不着了,到秋天肯定会上新款, 但新款不打折啊。

所以自然有奔着优惠来的, 活动前前后后搞了一礼拜左右, 一些需要清仓的货就全部清空了。

部分皮鞋也有促销活动,但折扣没这么低,八五折。

主要骆常庆货进的多,打折促销清掉一部分,剩下的留着慢慢卖,等秋季的时候再进新款。

接下来鞋子得准备上凉鞋。

店里的夏装增加了一部分连衣裙、夏季短裙。

男士短袖衬衣,还有海城那边早就流行起来的男士西装短裤,也是今年的爆款。

是成大发依着他自己的眼光挑出来,给托运过来的。

骆常庆一直没抽出空过去结算。

等店里的抢购热潮没那么疯狂之后,他先回了趟老家。

好长时间没去看看张家老两口了,拉家具的时候顺便过去走了一趟。

还碰上了张金水。

去年还挺意气风发的一个人,今年瞧着头上都好几根白头发了。

张家老两口过完年没再回省城,一直待在津店。

跟张金水一起喝茶抽烟的时候,他好几回欲言又止的,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

骆常庆大抵能猜到他想说的话,但没主动去接。

他那院子一直没卖出去。

如果好好的,卖个一千五六没问题,降到七八百也没人接手。

在张家坐了会儿骆常庆就离开了,去路口上等着赵海亮,一起去黄师傅家拉家具。赵为国也在拖拉机上,跟着来帮忙。

赵海亮这两天准备跑几趟省城,那院子空着呢,不能一直不回去,回去装模作样的散出消息要卖,回头骆常庆再找机会收了。

现在先村里把楼房武装起来。

家具添上,屋里瞧着就像样多了。

廖春华脸上的笑一直没断过,瞧瞧这家具,这件也好,那件也好,还说常庆,给她打家具的时候咋不找津店那个人呢?

你瞧人家这手艺,雕的花比她屋里那几件强多了。

赵海亮也楼上楼下转了一圈,道:“这小洋楼真不赖,不行先给为国起上一套,我们盖小二层就行,他得准备说媳妇了,剩下的那几个倒是先不着急。”

旁边的赵为国脸红成了猴子腚。

> 骆常庆笑道:“起吧,需要帮忙从外头买材料啥的跟我说,钱不够从我这儿拿。”

赵海亮摆摆手,道:“够了够了,他这年前年后的跟着你可挣了不少。年前挣的他自己又买了块宅基地……”

给老娘和赵为国提成已经结算了,两人都小发了一笔。

“为国挺能奔日子,也勤快,脑子也活。”骆常庆看着赵为国道。

赵为国不大好意思的,还害羞。

赵海亮挺自豪,但嘴上还得谦虚两句:“就是念书不大行!”

赵为国:……

< br /> 家具弄好,其他的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抽空再慢慢补,那个不着急。

忙活完坐下来喝酒的时候骆常庆问赵为国:“你那证考出来了吗?车还继续学吗?”他一直没顾上问赵为国学车学到了啥程度,耽搁这么长时间那边咋交待。

“我拖拉机证考出来了,现在跟着运输队的一位老师傅学开卡车。当时刚去了有半个来月,我跟老师傅说了停一段时间,忙完再回去跟着学。”赵为国抓抓有些半长的头发,道,“我寻思着咋着也得掌握一门手艺。”

“挺好,有想法,趁着这段时间不大忙了你先去学车,一会儿我给你拿点外地的特产、烟、酒啥的,给你师傅送过去,问问人家能不能集中时间把你教会,别来这上头耽误太多工夫。”骆常庆道。

运输队,赵为国这一世倒是没跟着他爹干,改了这一环节,考完拖拉机就去学开卡车了。

廖春华比骆常庆知道的早,她闲来没事的就跟赵为国聊天,早知道他是在运输队了,还跟他说了自己家里有个大娘去了运输队食堂,但最好别让那个大娘知道他的身份,免得刁难他。

赵为国笑道:“奶奶,我一般不去食堂,我们临时工去吃,跟从外头买着吃差不太多,我还得孝敬师傅,就都从外头买,有时候从家里带。”

还道:“我小姨夫给的咸鱼可算便宜我了,我师傅特爱吃炸咸鱼就馒头,或者卷煎饼,再顺上根葱,吃的别提多香了。”

一听他不去食堂,廖春华就放心了。

她还怕刘美青使坏呢。

骆常庆倒是没跟外甥说这个,刘美青也不认识他。

倒是廖春华心里一直压着个疑问,她跟村里人吹的时候人家把她问住了,这会儿赶紧让小儿子给她讲讲:“常庆,你是咋知道人家电视剧里穿的衣裳啊?还没播就把货进回来了。”

赵为国也好奇,在旁边认真听。

“首先啊,这电视剧是今年才在咱这边放,岛国那边好几年前就已经放完了,那边关于这些衣裳的杂志都出了老些。其次……”骆常庆没打算居这个功,事实上也真是人家成大发嗅觉敏锐,“不是我提前知道,是我南方那边的朋友,人家不知道从哪儿听到的消息,提前托人从岛国弄回来的杂志,人家预感这衣服一定会火,我去进货的时候衣裳都挂在摊子上了,人家都已经卖出去一批了。”

廖春华跟听课似的,认真记着,还总结呢,不是她小儿子先知道,是那个南方人先知道的。

下回她可不能让人家问住了。

等这爷俩回去了,骆常庆看着他老娘,笑:“手里捏了不少了吧?我跟你去津店找银行开个户,把钱存银行吧?”

这回她跟赵为国一人分了三千多,再加上之前给她的房子钱,还有她自己挣着攒下的。

好家伙,一个老太太,在八十年代手里握上四千多块钱,多了不得的事啊。

还以为廖春华会很排斥去存银行。

事实上这年头好多人都愿意把放家里搁着,不愿意拿到银行去存起来。

谁知道廖春华还挺积极,道:“行,我存个定期,听为国说定期利息可高了。但不全存上,你帮我去买辆脚蹬三轮,给我留出进鸡蛋的本钱,剩下的存起来。”

“三轮你别买了,我给你买,算是补给你的生日礼物。”

往年过生日儿女顶多给她割刀肉,今年忙没顾上,她都寻思不过了,没想到还有后补的礼物,就笑道:“行,三轮车你给我买,那我省下钱添台冰箱。”

过年的时候她在省城待那几天看见家里的冰箱了。

要是没看见,心里惦记的还轻,看见了,还用了好几回,咋琢磨咋觉得那玩意儿好使。

回来就一直惦记着。

她现在脑子比以前活络,琢磨买上冰箱,等夏天再买汽水的时候就多交点押金,一次买上他十来瓶,回来放自己冰箱里,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吃着西瓜,喝着汽水,想想都美得不行。

骆常庆年后出去换了点外汇券,后头没再换,攒的不多,古董买不起,但买两三台冰箱没问题。

下午带着廖春华坐车去了津店,先开了户把钱存进去,又带着她去友谊商店逛了一圈,开了开眼界,顺便买了台冰箱。

他出钱买了辆脚蹬三轮,驮着走到车站的时候,挺晦气的碰上了下班的刘美青。

刘美青乍一见到小叔子,正想显摆自己成了单位正式职工呢,结果还没来得及显摆,就看见了他车子上的冰箱。

又突然想到骆常胜回去说老二把老宅翻新了,盖了三层小洋房。

三层洋房,外墙全贴了瓷砖,高门大院,那得多少钱?

骆常庆在外头到底挣了多少钱?

这又给老不死的买冰箱了,真是烧得他!

他就烧吧,看他有多少钱搁得住这么烧。

也不知道文霞知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不得跟骆常庆打翻天啊!

刘美青觉得没啥好显摆了,但不刺儿两句也不是她。

瞧着他蹬着的 三轮,故意笑着揶揄:“他小叔,不是说来外头干大买卖吗?这是干不下去又改行去蹬三轮了啊?”

其实她心里清楚骆常庆没去蹬三轮,也不知道他干的是不是大买卖,就是想阴阳怪气地刺儿两句。

万一要是歪打正着让她说着了呢?那得多痛快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