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修路(1 / 2)

加入书签

闲得发慌的黄豆芽打算干一件大事,要用芦苇编一张大席子,能编多大就编多大,等秋天收粮食时,直接把席子铺在院子里。

这样既能避免粮食落地沾灰,又能方便收粮食,等粮食晒干后,只要把席子的四个角一起抬起来,分散到各处的粮食自然就都汇到席子中间去了。

这样就能省下用笤帚把粮食扫成一堆的时间了,而且粮食量大,扫起来特别费笤帚。

现在并不是收割芦苇的季节,收上来的芦苇不如秋冬时结实。黄豆芽想要用这些“嫩”芦苇编席子,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对于自家小妹这“异想天开”的主意,黄豆腐心里虽然觉得这事不靠谱,但嘴上却啥也不敢说,家里的三个女人都不是好惹的。

黄豆芽想做什么事,基本上都是立马就做,一刻都不想耽搁。家里的两个“男人”全都被发配割芦苇去了,一天就割了整整三大车的芦苇,铺在院子里晾晒,占了大半个院子。

这些芦苇要都编成席子,都能铺满整个院子了。

黄豆芽自然知道此时并不是芦苇收获的好时节,所以她打算用双芦苇编席子,以弥补结实度不够的缺点。

“嫩”芦苇虽然不如长成的芦苇结实,但柔韧度还是很好的,编起来也不那么废手,黄豆芽这双嫩手不至于编出老茧。

芦苇晒好了,黄豆芽就在院子里找个凉快的地方,搬个凳子开始编,编累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胳膊和腿,一天天过得还是挺快的。

黄家炸油条的买卖,经过几个大集后,基本上算是稳定了。

卖得好时,五斤面炸出的油条都能卖光了。卖得不好时,也只剩个一斤半斤的面。

油条没卖出去,黄家人也不闹心,油条炸好带回家当晌午饭,全当给家人改善伙食了。

黄家炸油条的买卖虽然稳定了,但豆腐和豆皮的买卖却不如春天好了。

主要是因为各家各户都不缺菜吃了,能靠菜园子填饱肚子,丰富饭桌子,自然也就不花“冤枉钱”买豆腐吃了。

这夏天一到,各家各户的菜园子里都长满了各色瓜果蔬菜,尤其是像黄瓜和豆角这种爬架的菜,吃都吃不完,一个不注意,菜就老了。

br />

在老家时,黄家菜园子里种的菜可都是经过精心伺候的。又是施肥又是浇水,跟长工伺候地主奶奶似的。

毕竟菜园子的面积小,再怎么精细地伺候,菜园子里长的菜也才勉强够一家五口吃。

只有到夏天瓜菜大丰收时,黄家人才能吃菜吃到饱,但还是要克制,毕竟还要留些菜晒干了,等着秋冬吃。

今年因为家里忙,再加上菜园子的面积也足够大,黄家的菜园子一直处于“放养”的状态。

顶多是菜园子的草多时,拔拔草。至于施肥浇水,那肯定是没有的,家里那点豆腐水全都浇给了前院的小麦和糯米。

没成想,就这么粗糙地伺候菜园子,菜园子依旧丰收了,竟然还能长出这么好的瓜菜。

西瓜和甜瓜的长势尤其喜人,一个秧子上至少结三个大西瓜,香瓜结得更多。

这些西瓜和甜瓜,不仅结得多,个头也很大,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就早早被家里的孩子盯上了。

饴糖吃光了,现在就只能靠菜园子里这点好吃的吊着两个孩子了。黄豆芽时不时就跑到瓜田里挨个敲西瓜,盼着瓜们赶紧熟。

移民村的好处,除了没有宗族的各种繁文缛节约束之外,还有就是能品尝到各地的美味瓜果。

像黄家这种比较有先见之明,搬家之前直接把家里的菜种、粮种带过来的人家毕竟是少数,但也不妨碍移民们把老家的菜果传过来。

像张三和赵四这种奔波于各地的兵士还有很多,这些兵士们就是最好的邮差。

大家若是怀念故乡了,可以托兵士们送信,自然也可以托他们带过来一些家乡的种子。

当然,这种邮差的活计当然不是免费的,跑腿费还是要给一些的。

帮移民们往老家送信或是帮他们买东西这样的活计,是张三赵四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十分乐意干这些事情。

当初护送移民时,张赵二人就告诉过大家去哪里找他俩,黄家在老家也没什么亲人了,除了跟杜家还有点情谊之外,也没有可寄信的人了。

新移民们没有钱,张三赵四他们捞不到油水,但是老移民们在关外劳作几年,一般都能攒下些家底,这帮人才是张赵二人赚外快的主要对象。

故土难离,旧人难舍!没钱时,为了活命,去哪都行,有了钱,生活有了盼头,就又怀念起故乡了。

远离故乡后,除了怀念故乡的人,更怀念的是故乡的美食。

黄家种的西瓜和香瓜就是从老家带过来的,村里一些跟金氏交好的女人们,生怕自家赶不上趟儿,早早就跟金氏预定了瓜籽,打算明年也种点西瓜和香瓜,给家人解解馋。

金氏自然也跟村里的姐妹们要了不少自家没有的菜种,基本上可以预见明年家家户户菜园子的丰富度。

夏日到了,黄家种的香瓜和西瓜陆陆续续成熟了,打一桶清凉的井水,把新摘下来的西瓜和香瓜放进桶里,用水凉着,等到了天气最热的时候吃,清凉又解暑。

大豆腐卖得少了,黄家就两天做一次豆腐了,也正好好好歇个夏,养好了身体好秋收。

勤劳的人,总是闲不住的,黄家几口人尤甚。

隔一天做一次豆腐,这样就让黄豆腐多出来不少的空余时间。人一闲下来,就会有各种“奇思妙想”。从这一点上来看,黄豆芽和黄豆腐还真是亲兄妹。

黄家兄妹都是敢想敢干的人,黄豆芽想编个超大的席子,那还只是折腾自己。黄豆腐想要修一条从黄家到黄家荒地的路,却是要折腾不少人。

黄豆腐主张修的路是往东行的路,西边的荒地分给了早前移民过来的村民,跟黄家一起移民过来的八户人家的荒地都在东边呢。

把路修好了,秋收时拉车也会顺畅很多,这可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

黄豆腐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毕竟春天开荒时他们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路不好走的难处。

不过王老二和王老三兄弟俩却不打算跟大家一起修路。他俩家的荒地正好在路中间,若是大家想要修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他俩家。

就算王家哥俩不参与修路,他俩家依旧能获利。等路修好了,他俩家就能不出力,直接享受这条好路了。

“哥几个对不住了,我大哥在镇上好不容易帮我跟我三弟找了个活,要是不去的话,我大哥那边可就得罪人了。”

王老二长了一副老实人样,但说出来的话却一点都不老实,为了躲避修路,把他家大哥都搬了出来。明知王老二的话就是个借口,但众人也没法说什么,没有理由不让人家赚钱去。

“哥几个修路时把我跟我二哥家的路给空出来,等我哥俩倒出空来自己去修!”

王老三见大家脸色不好,连忙拿话找补,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就这么的憨傻。他说完话,大家更生气了,脾气暴躁的赵老大当即骂了娘。

“赵老大,你他娘跟谁骂骂咧咧的呢!我俩就不修,你能把我俩咋地吧!”王家哥俩仗着兄弟人多,见赵老大当面骂自己,他俩也不再笑脸相迎,跟众人撕破了脸皮,开始蛮横起来。

“行!你俩家的路自己修吧!我们走!”黄豆腐一把拽住了赵老大,脸色铁青地领着其余五人出了王家的院子。

“王家这俩王八犊子真不要脸,我算是记住他俩了,以后我再跟他俩家人说一句话,我跟他家姓。”赵老大对着王家的院子呸了一口,骂骂咧咧个没完。

“赵大哥,别生气了,跟这种人生气不值当,气坏身体多划不来啊!”杨老六怕赵老大回身再跟王家哥俩打起来,赶紧拍着赵老大的后背,给他顺气。

“黄大哥,咱们这路还修不修啦?”韩老三是个没主意的,平时就知道闷头干活,一碰到大事了,就六神无主,只等着别人给拿主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