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7章 不会胭脂(1 / 2)

加入书签

——晋.江文学城独发——

秦遇收到了朝廷的批复, 允许他暂时降低府城盐税,但明年必须照常收取。

这无疑算是一个好消息,秦遇心头大石落地。天气也慢慢转寒,对于食物来说, 可以保存的更久。

但秦遇不敢歇下来, 现在只走了第一步, 后面还有无数步等着他。

“夫君想做毛笔生意?”

秦遇点点头, 跟言书商量:“为夫是这般想的, 本地多山,种植太吃亏, 于是为夫想着,可以多元发展。”

秦遇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 写,“你看,山地多,可以考虑养牛养羊对不对, 羊又是以山羊为主,山羊毛可以做羊毫笔,如果能弄出名堂就更好了,就像提到宣纸,人们就想到徽州一样。”

说到这里, 秦遇有点不好意思, “我就是那么一说, 肯定比不上人家,但总要试试嘛。”

言书莞尔,示意秦遇继续。

秦遇又道:“除了牛羊, 还可以养鸡,跑山鸡,还不容易生病,发生鸡瘟。”

秦遇顿了顿:“养牲畜就是这点麻烦,一个染了病,其他都要遭殃。弄不好损失惨重。”

他眉头紧蹙,决定再合计合计。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还有,为夫打算趁冬日,建暖房,划分试验田种植。”秦遇对这方面没有太多了解,只能召集有经验的老农一起商量。

秦遇本来在跟言书商量,到后面一个人坐在那里琢磨,言书也不打断他,悄悄退了出去。

对于冬日暖房,秦遇是想让人盘炕,这个在现代太出名了,秦遇不知道都不行。

京城那边靠北,冬日冷得很,就靠炕暖着了。

事情太多了,等秦遇一一理好后,书房里只有他一人,以及写满纸张的计划。

秦遇愣了一下,这时房门从外面敲响,“夫君,是我。”

“快进来。”

言书端着汤水进来,是棒子骨熬的骨头汤,加了红枣当归和冬瓜,一点都不腻。

秦遇捧着汤碗,感受到了暖意,慢慢饮下。言书这才端着空碗离开,临走前,言书忽然道:“不管夫君想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

秦遇怔怔看着她,直到言书走远了,秦遇搓了搓发热的耳朵,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秦遇当即去了府衙大堂,吩咐下面去贴告示,召集有经验的老农和养过牛羊的人家来府衙,官府报销路费,末尾还提了赏赐。

翻年后就是春耕,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府衙忙的团团转,府城里的普通百姓反而悠闲了起来。

方兰是方家三女儿,方家开着一个杂货铺,之前生意被上任知府逼的做不下去,方家都打算卖了铺子去乡下,没想到上任知府就被抓了砍了,他们松了口气。

之后新知府到来,方家担心过一段时间,结果发现新知府是好的,胆子大起来,慢慢经营着铺子。

可惜收入不佳,于是修路,修城墙的时候,方兰的爷爷,爹,大哥都去了。不但解决了口粮问题,还带银子回来。

现在铺子生意好了,家里也宽裕了。

他们兄妹三个一起逛街,方兰缠着大哥买吃的。

“好大哥,可不可以给我们买山核桃吃呀,我好想吃。”

方大哥蹙眉不语。

现在府城内,一斤蜂蜜山核桃仁,居然要价120文,忒吓人。

除了蜂蜜味,还有椒盐,不就是用盐巴腌制了一下嘛,唔,这是方大哥自己猜的,他不知道具体做法,没打听过,但一斤椒盐味的山核桃仁居然要60文钱,抢呢。

对比之下,原味和薄盐的山核桃仁,一斤只要45文钱。这是他们府城的价,听说在县城35文就能买到。镇上还能更便宜一些。

如果是没去壳的山核桃,那就便宜了,一斤13~20文钱就能买到,现在量少,价钱见涨。

方大哥不免唏嘘,漫山遍野的山核桃,如今居然也值钱了。

听说还有那劳什子的刺梨膏,哎哟喂,价格更离谱,120文一罐,居然有人买,还抢着买。

欺负他不知道刺梨是啥吗,不就是山上白给都不要的黄刺果,扎人的很。

方小弟附和:“大哥,我我我把我攒的钱都带出来了。”

方大哥啐他:“你全身上下搜一通,也超不过十文钱。”

方小弟:………

方兰道:“大哥,我有十三文钱。”

方大哥斜他们一眼,“真想吃啊。”

两人点头如捣蒜,最后方大哥去买了薄盐带壳的山核桃,花了20文钱。没要两个弟妹出钱。

方兰麻利剥开,把核桃仁递过去:“大哥吃。”

方小弟也学着做,方大哥哼道:“算没白疼你们。”

两人嘿嘿笑。

方小弟忍不住感慨:“真的好好吃啊。”又酥又香又脆。

此时,一支商队跟他们擦肩而过,步履匆匆。

方兰回头:“他们是往城门的方向走吧,奇怪,他们车上都没货物,怎么就出城了。”

方大哥沉声道:“他们应该是嫌城里的货物价格太高,去府城周边的乡镇收货。”

方大哥猜测的没错,这支商队的确如此。

商人的消息总是传的很快,秦遇下令后,浔阳府的商税,盐税降低,很快就有商队过来了。他们带来了外面的商品,套现后,又买本地土仪带去外面郡府卖。一来一回,收获颇丰。

他们的到来,加快了浔阳府经济的复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