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2 章(1 / 2)

加入书签

“他们真的在种黄瓜?”祁王问。

“还不止,”沈聿道,“还有葡萄,香瓜,豆角,茄子……”

“……”祁王只剩叹气:“劝不听打不改的东西,冬日里种瓜果,这不是何不食肉糜吗?”

沈聿道:“所以臣现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耽误学业,随他们去试吧,小孩子三分钟热度,等一两个月发现行不通,自然就放弃了,到那时再将玻璃拆下来冲洗干净,臣带着他们一起将炕屏复原,教他们克勤克俭的道理,殿下如能参与其中,那就更好了。”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祁王称善。又长叹一口气,说真的,他现在已经不在意炕屏了,他更担心自己的儿子,别是脑子出了什么问题。

这几日反复叮嘱孟公公,管好下面的人,务必将此事严格保密,谁也不能说。

祁王又同情的看着沈聿:“沈师傅,让你跟着孤受累了。”

沈聿一头雾水。

“其实自打怀安来府上陪世子,贺儿已经收敛了太多,不过是拆个屏风、种种菜,比起他从前做的事,简直是不足为道。”

沈聿:……

一时不知道他是气糊涂了还是说反话。

便听祁王娓娓道来:“世子看上去很活泛,其实孤单得很,他曾有个妹妹,还很小,没赐名也没记入宗谱,那年府里闹了一场时疫,跟着他亲娘一块儿殁了。”

沈聿唏嘘:“臣,臣不知……”

祁王苦笑:“你不知道很正常,王府里夭折一个孩子,没有人会特意提及。可那时贺儿已经记事了,非说娘亲和妹妹死得蹊跷,孤派人查,查不出任何问题,又上本请朝廷彻查,锦衣卫里里外外盘查了三天,搅得内宅女眷天天嚷着要上吊,也没能查出丝毫端倪,父皇不耐烦了,下旨命锦衣卫结案。”

“沈师傅,你要是孤,你该怎么办?”祁王道:“死去的侧妃女儿是人,活着的王府家眷也是人,孤手里没有任何证据,只有一个五岁孩子的一面之词,如果再纠缠下去,父皇震怒,说不好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

沈聿也答不上来,设身处地去想,祁王的处境确实很难,换作是他,恐怕也只能善罢甘休。

祁王苦道:“从那以后,贺儿没事总要惹出点乱子来,也不知是想给他亲娘妹妹申冤,还是只为了给他亲爹添堵。”

“自从怀安来到府里,世子的怨气已经没有那么大了,那天跟我说,种菜是想为府里赚点钱,孤这个心里啊……又觉得对不起这孩子,谁家皇孙像他这样,长到这么大还不认识祖父,每日就在这府里……种菜。”

沈聿宽慰了几句,心里暗道,这位殿下哪里都好,就是心太软。孩子的话只能听一半,他要是天天相信沈怀安那个二皮脸的话,现在家已经被拆完了。

“师傅说的对,由他们折腾去吧,折腾府里这一亩三分地,总比去外面闯祸要好,等他们发现种不成,自然也就放弃了。”

沈聿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等沈聿告辞离开,祁王喃喃自语道:“万一真种出来了呢?”

“殿下,您说什么?”孟公公躬身问道。

祁王摆摆手,暗骂自己也跟着不着调起来。

京城的冬天不比江南,那真叫一个天寒地冻、万物肃杀,别说娇嫩的蔬菜了,粮食都在年年减产,恶劣的天气也是各地闹饥荒的原因之一。

……

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下来,朝局表面平静,实则暗涛汹涌。

吴琦得知祁王府受到了赏赐,当即怀疑有人在背后搞鬼,可那日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只有冯春,他旁敲侧击的打探半晌,冯春半个字都不肯吐露。

但他轻而易举的怀疑到郑迁身上,拿着一份科道言官弹劾他们父子的奏章,阴阳怪气的对郑迁说:“吃吴家饭砸吴家锅的,不止这一个,罢官下狱流放问斩的,也不止这一个。”

郑阁老依旧一副唾面自干、笑脸迎人的姿态:“小阁老,都是食朝廷俸禄,没有什么谁家的饭,谁家的锅。”

吴琦愤愤瞪了他一眼,拂袖而去,隔日,那名言官被革职下狱待勘。

郑迁闻讯并未设法营救,转而进宫,请求作为护法协助皇帝炼丹,皇帝拒绝了他的好意,堂堂内阁辅臣,又不是道士,不在值房处理军政大事,跑来炼丹像话吗?

郑迁便在乾清宫外长跪不起。

皇帝在修道这件事上脾气脾气相当的好,难得次辅如此支持他的炼丹事业,心一软便答应下来,毕竟他自诩是一位圣明仁慈的君主,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仙的机会岂必一人独享?

可是内阁中事务冗杂,本就人手不足,郑迁进宫炼丹,那么多的国事谁来处理?皇帝宠信首辅吴浚,可也不愿看到内阁变成他们父子的一言堂。

郑迁趁机举荐了两个人,一位是礼部尚书邹应棠,一位是吏部侍郎袁燮。

邹应棠不必说,他年事已高,只想在尚书任上混到致仕,回老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袁燮就不一样了,他是郑迁的同乡兼同科,知天命的年纪,也是为官从政的黄金时期。

邹应棠主动放弃了入阁的机会,袁燮的机会就来了。

十月末的廷推上,袁燮被推举为内阁阁臣,任文华殿大学士。

“郑迁小人,卑鄙无耻!”吴琦的目光透着森然的冷意:“真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他已然将内阁视为私有,一向忠厚老实的郑迁忽然亮出了爪牙,在他眼里简直如同背叛。

吴琦天生容貌俊美,五官精致,一派衣冠禽兽的风流模样,相传他在城南建了一处私宅,纳妾蓄婢无数,还豢养了不少武艺高强的家丁。

吴浚将放大镜搁在案头上,劝他道:“朝廷不是你的一言堂,陛下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你最近总是浮躁,闲暇时陪你母亲诵诵经文,沉心静气。”

“爹啊……”真是急惊风遇上慢郎中,吴琦简直要炸了:“您再纵容下去,郑迁非骑

在你脖子上拉屎不可,您可不要忘了王治的前车之鉴。”

吴浚头也不抬,反问道:“你以为只有一个郑迁么?没有陛下的授意,廷推会进行的如此顺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