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1 章 宋朝篇八(1 / 2)

加入书签

【当然了,赵构他是傻逼,但是他绝不是傻子。因此在南宋初期,尤其是政权还尚且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时候,虽然也总是努力给武将们拖后腿,但是总体而言,竟然还勉强算是有过一段君臣相得的时期,虽然很塑料就是了。

譬如他曾经给岳飞亲自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并做成旗子送给他。也曾格外肉麻地说过一些“听飞号令,如朕亲行。”“有臣如此,顾复何忧。”之类的屁话。

甚至还曾经评价岳飞是自己的卫霍之类。看起来是不是还挺像是这么一回事的哈。】

一段话,让四个人为之破防。

赵构:说谁是傻逼呢?还说朕说的话是屁话?

刘彻:???朕的两位当世无双的大将军也是你这种人能评价的?还要不要点脸啊。

卫青、霍去病一时之间沉默了。

这个皇帝在说什么鬼故事啊。

卫青还勉强能够保持镇定安稳跪坐于席上,霍去病已经骤然站起了身。

他箭呢?

实在是手太痒了。

【岳飞是卫霍之才这固然毫无疑问,岳飞也有卫霍之志,驱逐北虏于大漠以北。并且始终以卫霍为自己的目标。曾经亲口说过:“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

并且以霍去病的典故拒绝了宋高宗在杭州为自己筹建上等府邸的举动,辞谢道:“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但赵构你要不要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再说这种话,实在是登月碰瓷了谢谢。

被你这么一评价,感觉三位将军的逼格都降低了不少,选择拒绝。】

天幕替自己说出了心里话,刘彻心里痛快了不少。

真是的,既然这个赵构这么不是东西,这个岳飞又如此仰慕他的两位大将军,怎么就没有投生到他大汉来啊,朕绝对会让你宾至如归,完成自己的夙愿。

莫说是驱逐北虏于大漠以北,爱驱逐到哪就驱逐到哪,朕绝对不会干涉的。

等本次天幕内容结束他就给天幕发上一道求贤诏,让她代为转达一下。

就算没办法把人挖过来,恶心恶心那个浑蛋皇帝也不错。

一定要让那玩意知道,朕非常讨厌他碰瓷自己的两位大将军的行为!

【尤其是宋朝刚刚南渡,还没站稳脚跟,就已经借着要抗金的由头大肆在民间搜刮,南方百姓税赋过重,苦不堪言,没多久便掀起了数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

再加之之前从北方撤退之时被击溃的散兵无处可去,落草为游寇,到处掳掠。这些所谓“内患”也都须得仰仗各位将领。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这就是宋朝皇帝的本色。因此这种内乱才是大怂皇帝们真正心心念念的战绩。

因此之故,才会出现方才提到的那些“温情片段”。】

听到天幕所言更是出离愤怒的杭州民众们愈发愤慨。

没错,压根就没把搜刮去的钱财花到前线战场之上,朝廷又

凭什么如此大肆敛财?

收税时一副正气凌然的样子,但实际又是怎样一副场面呢?

好一个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这说得不正就是他们那高高在上的官家吗。

【但是比较可笑的点在于,宋朝中央自己无力制服游寇及起义兵,只能放权默许那些南渡大将们将游寇与农民起义兵收编于自己麾下,生生变成了私兵制,军队之间互相只称对方为某家之兵,譬如赫赫有名的岳家军与韩家军。

收编的那些将士们自然也只忠于自己信奉的主将,因此,宋朝朝廷深感不安,削兵权的屠刀已在背后悄然举起。

要不说塑料南宋君臣情呢,这不是开玩笑的。】

李世民是真的不理解。

你宋朝皇帝连完全不听君命,弃旧都于无物的杜充都能欣然接受,怎么现在想起来防备武将了?

军队之中只忠主将不忠君王是为什么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刘彻更是嗤之以鼻。

没见过有人这么削兵权的。

他现在开始深深怀疑了,不会之前天幕败坏的自己搞武将的名声就是你这个宋朝给他败坏的吧。

感觉你们宋朝是很有这个前科的。

【绍兴四年,终于扫清了境内游寇与起义军之后,岳飞上书请求收复由金朝扶持的,在北宋故地建立起来的伪齐政权。其战略意义自然是要让南宋政府成为中原地区唯一合法的政权,那么下一步就可以收复中原失地了。

但赵构本人此刻已然是那种闻金色变的程度,心里已经认了北方的金国作亲爸爸,虽然最终应允了岳飞出兵襄汉的请求,但是额外严肃叮嘱他,让岳家军不得提及任何北伐或者收复汴京等言论,且行兵只许以收复六郡为限,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说实在的,这种内容的诏书我是第一次见。】

别说是天幕背后的人了,这种诏书他们也没见过啊!无数将领们十分震撼。

哇你们宋朝这种消磨士气的话就这么公开的放在诏书里说吗?是生怕自家军队打得赢是吗?好奇怪,真的好奇怪。

岳飞与韩世忠等人:……

这种不是日常操作吗?

不过,天幕是一点脸面都不给他们官家留啊。

不仅要把这种诏书内容分享出来,还带添油加醋分析官家内心想法的。

虽然分析的很对就是了。

当然,这话他们最多也就是在心里念叨念叨而已。

尚未至绍兴四年的岳飞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了。

即便受困于君命,只图谋伪齐六郡,也可夺下襄汉。襄汉在手,自可联结川陕,则进一步可趁官家对金国幻想稍减之时北图中原。

则旧都收复在望。

【岳家军军纪严明,又在岳飞的带领下神勇无双,不出三个月,便已悉数收复襄汉六郡。

在此次战役之中,年仅16岁的岳飞长子岳云也展现出了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在随

州城手持两锥,第一个登上城,勇冠三军,与张宪等人合力攻下随州城,很快又攻下邓州。

按照功劳来说,岳云当得第一。

如若不出意外的话,岳家军后继有人,宋朝合该再出一员猛悍不下于岳飞的又一员大将。】

原本无论听到宋高宗如何畏惧金国尚能安之若素的岳飞此刻终于有些绷不住了。

什么叫如若不出意外的话。

他岳家这合该是出了怎样的意外呢?

纵然官家执意与金国和谈,未有收复之大志,纵然官家已起收拢兵权之忌惮,但按他大宋之惯例,最终也该能保全上下才是啊。

岳飞显然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

他可以舍生忘死,也不会后悔在云儿十二岁之时便将孩子带上战场,若云儿死于沙场,他别无二话,但若事实并非如此呢?

而刘彻抓住的,显然是另一个重点。

所以果然他之前的想法是没有错的。

仲卿的才能不在岳飞之下吧,人家儿子岳云也能有此大才,卫伉为什么不能有?

他对卫伉的军事才能有所要求果然一点也不过分!

卫青:……

可是陛下你要不要看看伉儿十六岁的时候还在干什么啊!

不会打仗就是不会打仗啊!

【不出三个月,获得此等前所未有之大胜,宋廷震惊。

宋高宗十分震撼,对手下臣子感慨道:“虽然一直听闻岳飞行军严明,但是不知道竟然能够破敌至此。”

那可不嘛,要不是你拖后腿,还不知道能打出怎么样的成绩呢。

经此一役,年仅三十二岁的岳飞因功得授清远军节度使之职,成为有宋一代最为年轻的建节武将。

原因嘛也很简单,自从南宋稳定下来之后又开始继续执行其原本的重文轻武的祖宗家法了,再想复刻这样的传奇,那自然是难如登天。】

何止于此啊。

岳家旧例在前,又有多少热血男儿能够愿意为国家抛洒热血呢。

即便愿意为国征伐,也不可能毫不考虑全家的身家性命。

再者说,朝堂之内,和谈派势力何曾消退过。

有识之士们对此也只能深深叹上一口气。

【在之后的三年之内,岳飞又再次两度北伐伪齐,在绍兴五年北伐之时,恰逢母丧,岳飞又因悲痛目疾复发,因此原本打算为母守丧,因此数次上表请辞。

朝廷固然不许,再三催促,岳飞只好顶着严重的旧疾上了战场。

然而,在连续取得几次大捷之后,赵构对其反应却十分平平,表示自己当然不是吝惜奖赏,是要仔细问明白岳飞的种种举措再行封赏。

对于岳家军的粮草后勤也不甚上心,于是岳家军孤军困于陕西山区,最后只得退回鄂州,一些已经收复的失地得而复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