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4 章 跨国其二(2 / 2)

加入书签

曹仲谋,听起来也不错嘛。

但是跟刘备共享儿子,那还是算了。

刘备算是听出来了。

原来他才是三个人中最无辜的那一个啊。

明明什么都没有干,也什么都没有表示,便被拉入了如此的一场漩涡中去。

他好冤啊。

【但为什么说三国君主之间精彩纷呈,压根不需要《三国演义》来助兴呢。那就是因为,孙权和曹操之间,也是十分精彩啊。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便再格外在乎孙权,从此一心南望。

并且表示,若能与孙权同游姑苏之上,他此生足矣。

这是什么感天动地的宣言啊。】

孙权面无表情地听完这话。

感动他是一丝一毫都没有的,警惕忌惮倒是拉满了。

这不完全是曹操的宣战吗?

还想打到他姑苏来?

休想。

【在让阮瑀代笔写的给孙权的信件中,曹操深情表示:“孤与将军,恩如骨肉。”

这难道还不叫在意吗?】

看出来了,曹操也许是真的很想要这个儿子。

孙权无言以对。

这叫什么在意,甚至都不是曹操亲笔手书好吗?

【但我们曹公也并不是完全的单箭头,其实孙权对曹操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尤其是等他自己登基为帝后,甚至明确表示其最为倾佩的政治人物是曹操。

不过曹操活着的时候孙权很是傲娇,有事曹公无事曹贼。

二谋,你不应该在吴国,你应该去四川学变脸啊。】

曹操表示,好的,他知道了。

原来孙权那小子竟然在背后骂他是曹贼。

但看在他最倾佩的人物是自己的份上,决定还是放平心态。

他要早日和孙权同游姑苏啊。

到时候看他还敢不敢叫自己曹贼。

【前面说到《三国演义》里面那处精彩绝伦,让周瑜心折的草船借箭是子虚乌有的情节。但实际上,这件事也不能算是罗贯中自己完全杜撰的,他也是参考了历史上的原型。

而好巧不巧,原型竟然是孙权和曹操。

更巧的是,这件事,便是生子当如孙仲谋感慨的来源。

好家伙,Buff叠满了。】

曹操的雄雄壮志突然哑了火。

不是吧,他不会真的给人送了十万支箭吧?

孙权:……

【刚刚说了,曹操自从赤壁之战之后就对孙权格外看重,果不其然,五年之后,曹操再次帅军攻打东吴,两军对峙于濡须,首战失利,曹军不得进。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张辽带给孙权的灵感,孙权见曹操坚守不出,便屡次挑

衅曹操,想让他出来一战。()

曹操是个成熟的军事家,自然不会轻易答应。】

?本作者梨遥提醒您最全的《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孙权有点无语。

既然在夸他,就能不能不要再提张辽了?

怎么,挑衅难道还是张辽的专属不成?

这属实是要素人员过于齐全了。

【孙权也知道曹操不会应战,艺高人胆大,他竟然亲乘轻舟进入曹军营寨巡视,曹操遥遥看见小舟,便已心有灵犀,知道这上面必定是孙权。

不愧是惺惺相惜啊。

而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孙权显然是会气人的,他大大咧咧在曹营门口绕了一大圈,并且还不忘对着曹军营地击鼓奏乐,尽显风采。

曹操观之,忍不住发出了让人们铭记了上千年的千古佳句,这里便为大家放上原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虽然我们记住的,永远是前半句,但是后半句其实也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之后,豚犬便被蔑称自己不成器的儿子。】

曹操此刻才是终于放下心来。

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没缘没故说这种话嘛。

原句都在这里了,怎么还整出了上面那一出呢。

曹丕虽然心里仍旧在计较,但也总算是放下了一点心。

所以他爹拉踩的是刘景升的儿子,不是他。

终于破案了。

幸而刘表看不到天幕,否则定要吐血三升。

【一种说法认为是曹操制止了想要拉弓引箭的下属,说孙权只是来看曹军军容的,不许妄自射箭。

而魏略却记载说,曹操引乱箭齐发,箭却只射中其船,船受重将要倾覆,孙权于是下令船调转方向,用另一侧受力,平安返回。

回去之后,拔下箭来,发现魏军的箭质检很是过关,还能继续使用。

这便是草船借箭的原型。】

曹操表示,肯定是第一种。

他都坚壁不出了,怎么还会轻举妄动呢?

可是那个什么魏略?不是说他们是曹魏吗?

魏略不是应该是自己这边的史书吗?

怎么胳膊肘还往外拐啊?

他不理解。

【濡须口的精彩程度远不亚于小说。孙权安然返回后不忘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曹操很是奇怪,在这个时候,自己挂念的孙权为何会给自己来信?

于是展信读来。

上面只有十六个大字。

“春生方生,公宜速去。”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但要不怎么说我们曹老板爱得深沉呢,面对这样挑衅直言,他反而哈哈大笑,表示孙权真乃豪爽直言之人,让他更喜欢了。

曹老板,你简直是那什么眼里出那什么啊。】

曹操:……

天幕你这究竟是在说什么谜语。

他怎么好像听不懂。

但孙仲谋,果真是能入得了他眼之人。

果然不简单。

【说完了这三位的恩怨情仇,我们就不得不表示,年轻真好啊,孙权送走了曹操,迎来了曹丕。这可是三国第一笔友情啊。】

笔……笔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