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 第 96 章(2 / 2)

加入书签

至少眼下,他的推断得到了船上制作组的一致认同,在风暴过去开太阳时还郑重其事地在甲板上拍了一小段众人一起讨论的素材。

横渡德雷克海峡花了50个小时,虎鲸游的时间更长一些,从合恩角到南设得兰群岛经历了四次日升日落。

D型虎鲸家族到这里就和维多利亚家族说了再见,要赶往自己的渔场,安澜本来还担心没有指引会不会在南极迷路,没想到根本没有迷路的机会。

虎鲸国度的首都名不虚传。

沿着冰盖,每一片海域中都有虎鲸的身影,每时每刻都能听到从不同方向传来的同类的鸣叫声。它们并不像约翰琼斯海峡赶鲑鱼季的鲸群那样聚集,而是密集分布在各个角落。

安澜此行的目的地是罗斯海,世界上最靠近南极点的海洋,在去往罗斯海的途中,她每天都能碰到至少一个虎鲸家族。

B1型,B2型,还有硕大无朋的A型。

其中一头南极A型雄虎鲸可能是安澜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大的虎鲸,比莱顿大上好几圈,身长估计超过9米。能和它勉强拼一拼的只有千岛群岛附近的几头雄虎鲸。

维多利亚在看到这些巨人家族时总会带着一大家子朝侧面躲避,到后来远远地听到鸣叫声都会预先躲避。

这种情况一直到罗斯海才有所好转。

浮冰区的南极C型虎鲸是个头最小的生态型,它们的眼斑也很有特色,如果说D型的眼斑是个“- -”表情,那么C型的就是个毛笔勾勒出来的“\\ /”,在尾巴梢因为提笔而淡化晕染,看着不仅俏皮可爱,还很有韵味。

安澜一看到这些虎鲸就被勾起了交流欲/望,哪怕只是靠近些瞧瞧也好。

原本以为动辄十几头虎鲸组成的大家庭会稍微胆大一些,和居留鲸那样,比如容易交流,但事实是它们溜得比剑鱼还快。

眼看C型靠近不了,她就转身打起了B型的主意,想着看不到表情包,看看披肩贵妇也是好事。

B1和B2型的特点就是背上的大披肩,一道白痕从眼斑蜿蜒链接到鞍斑上,形状就好像超级英雄的小披风。

安澜碰到的几个家族都有30-40头成员那么多,因为群体庞大,所以它们对单独靠上来的其他虎鲸只是保持警戒,并没有反应激烈

保持300米左右的距离跟踪了一段时间后,她还有幸看到了鲸群教导幼鲸捕猎浮冰海豹的画面。

十几头大虎鲸一字排开朝海冰游去,在接近冰面时同时下潜,卷起高高的浪花,直接把躲在冰上的海豹从另一侧冲进海里。

这头可怜的海豹简直是四面楚歌。

海冰周围到处都是虎鲸,它逃又逃不掉,因为是教学居,每次被冲下水时大虎鲸还会给个喘息的机会,让它重新爬回到冰面上,供幼鲸练习卷浪技巧。

谁看见都得说声太惨了。

安澜面上流下鳄鱼的眼泪,心里却在拼命分析下沉的时机和动作,试图通过浮窥偷师到这极为强大的浮冰战术。

等她多多少少看懂一点,回头一看,才发现全家人都探着脑袋在水面上浮窥,那架势,活脱脱就是一个“让我康康”的表情包。

作为长辈,经验也更丰富,大虎鲸们学到的东西肯定比她更多。

接连好几天维多利亚都在静静观看,有时候还会边看边啧啧称奇,在它大概弄明白制造海浪的原理之后,先是自己尝试了一下,然后就开始敦促其他家庭成员和它一起练习,把这个新技巧当做一种玩耍和学习的双重把戏。

起先不那么容易。

下潜时必须保持很高的同步性才能制造出足够庞大的海浪,否则只能制造出断断续续的力道不足的小型浪花,但在锲而不舍的尝试中,维多利亚家族做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熟练,很快就能用同样的招数来对付海豹了。

就因为这个,好几头南极虎鲸都颇有微词,鸣叫连连。

鲸群在南极度过的时光不比北极差。

到处可以见到容易捕捉的小须鲸,维度较低的岛上全是巴布亚企鹅,进到浮冰覆盖的岛上则有大量海豹,吃腻了哺乳动物还能调节口味,去捕食南极犬牙鱼。

这种大型鱼类肉质鲜嫩肥美,鱼刺又很少,最重要的是捉起来还方便,没过多久就成了泡泡和坎蒂丝的最爱。

接下来半年的生活变得极为惬意。

而且热闹。

常常是东边有一群虎鲸在捕猎海豹,西边有一群虎鲸在捕猎企鹅,前边还有一群虎鲸在捕猎......不对,在吸两脚兽。

这是什么人间仙境?

安澜待着待着,就开始思考鲸生。

几年过去,南北极地走遍,让她不得不想起一个通常只有人类才会意识到的重要问题——

有些虎鲸真是含着金鱼骨头出生的。

居留鲸和其他活动区域较为固定的虎鲸肯定不是天生就不爱挪动,过客鲸肯定也不是天生就闲不住......恐怕是不到处跑就找不到足够的哺乳动物才对。

比过客鲸更惨的只有ETP了吧。

原本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看了看人家过得日子,再想到生态型调查报告上写着的“特点是什么都吃”,安澜忍不住真情实感地流下了辛酸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