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章 一零七(1 / 2)

加入书签

107

当天散朝之后,章台宫偏殿。

赵维桢和吕不韦应侍人传话,跨过门槛。二人刚刚步入偏殿,伫立其中的少年嬴政便将手中帛书展开:“请夫人与仲父看看。”

秦国正在推广纸张,上至国君、下至学堂,用的都是廉价且轻便的纸。而韩非上书却依旧用的帛书,仅这一行径,就足以看出公子非对秦国的态度。

侍人将帛书转交给夫妇二人。

在历史上,韩非被迫入秦后,确实曾经上书秦王政提议存韩灭赵。如今即使韩非早了许多年入秦,原因不同、背景不同,可他的立场不曾变过。

手中这份帛书,仍然秉持着与《韩非子·存韩》篇章相同的观点。

赵维桢与吕不韦拿过帛书,先是不约而同因韩非的字迹顿了顿。

“倒是一手好字。”吕不韦评价道:“笔迹凌厉,暗藏杀机。”

公子非生得少年相,看起清贵好拿捏,可下笔的笔锋却透露出其尖锐的个性。至于行文,更是条例清晰,极具逻辑性。

总结下来,公子非的文章逻辑是层层递进的。

首先他先言及韩国弱小,多年以来不曾找过秦国的麻烦,反而挨秦国不少打,且毫无还手之力。

面对气势汹汹的强国,韩国身为弱国宛如刀俎上的鱼肉,只能献地、送人,低头求和,对秦国没有任何威胁,也愿意成为秦国的属国。

其次再反观赵国则野心勃勃。近年来,赵国攻魏、攻燕,连秦连齐,更是打的匈奴都抬不起头来。

虽然赵国与秦国没有直接的冲突,但他们的目的仍然是在于开疆拓土、壮大自己。如果秦国坐视不理,迟早成为六国之中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劲敌。

最后,秦、赵本有仇怨,秦昭王在世时,便一个劲盯着赵国打。若昭王多活几年,估计赵国都已经为秦国打下来了。秦王政身为秦昭王最宠爱的太孙,理应完成先王未就的夙愿。

由上述观点,韩非引出来自己的结论:韩国愿意支持秦国攻打赵国,甚至列出一系列的条件,与秦国共同发兵、做攻赵最为坚强的援军。

有了结论,便是建议。韩非还写明了攻赵时稳定其他诸侯的办法:一则秦、楚有联姻在先,而春申君在联姻完成之前就打破联盟,合纵攻秦,可向春申君发难。既挑拨了楚王与春申君的关系,又可借未曾完成的婚约与楚重新修好。

二则,韩国也愿意帮助秦国说服魏国出兵攻赵。魏国为赵国打的很惨,断然不会拒绝。

三则是燕、齐本与秦有盟约,又相距甚远,不会反对的。搞不好两国还会借机浑水摸鱼,从赵国手中沾点便宜。

一篇长文,行文简洁、直中要害,还给出了合适的行事方案。

待到她与吕不韦阅读完长文,赵维桢合拢帛书后,嬴政才转过身来。

“夫人与仲父怎么看?”嬴政问。

赵维桢:“公子非所言,不是不可行。”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韩非的长文,每个地方都说得通,每个地方都是对的。

“若按公子非所言行事,用他主事。”吕不韦淡淡补充:“灭赵未尝不可。”

只是说到最后,他的话锋却突然一转:“但不能行。”

嬴政侧了侧头,看向李斯。

一直伫立在偏殿内的李斯,直至与秦王视线相接,才平静说:“斯以为不可。”

“为何?”嬴政问。

“公子非不为秦所用,王上以为为何?”李斯不答反问。

“他为韩国公子,若不为秦效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嬴政回答。

“此为原因之一。”李斯说:“之二在于,公子非入秦,他不能说服秦王放下...

吞韩之心,乃大势所趋,无人置喙为公子非之过;可他如若说服秦王,促成韩、秦联盟,归韩之后,公子非则是大大的功臣。斯敬畏公子非的才能,亦钦佩不已,但斯不认为其毫无利己之心。”

说着,他抬手示意赵维桢手中的帛书:“这封上书,不为两国,只为公子非一人所写。”

“韩国毗邻秦国,于秦国而言,韩国便是心腹上的烂疮。平日不会发作,可出现情况,就会病发,痛苦不堪。”李斯又道:“依臣之见,公子非上书,等的是秦王的决策,王上可借此利用一番。”

“哦?”

少年国君沉着的面孔中浮现几分意外之色。

他等的就是李斯的反对,但即使是嬴政也没想到,李斯不仅出言反对,他还甚至给了更进一步的意见。

“公子非上书还不过几个时辰。”嬴政说:“李卿已有对策,寡人看李卿怕是早就想好了。”

李斯苦涩一笑:“昔年同窗时,我与公子情同手足,自然是晓得他有什么想法。”

嬴政:“李卿不妨直言。”

“秦国准备攻韩,却不言及攻韩,韩国便会认定有回转余地,心甘情愿做秦国的属国。”李斯说着,抬手深深行一礼:“请王上准许斯出使韩国,斯愿说服韩王入秦朝见,王上可直接借机扣留韩王做人质。”

面前的少年国君因李斯之言陷入思索。

如今的嬴政,俨然已是大人的模样。十六岁的秦王在身高上早就超过了赵维桢,不见稚嫩、只余威严。

他沉默不言,谁也不会轻易打破这份寂静。

这安静由嬴政发起,亦由嬴政结束。良久之后,他再次抬起凤眸:“韩国人出言,不论说什么,目的还是在于拖延攻韩之计罢了。可惜!”

国君并没有正面回复李斯的请求。

他转头看向宫中宦官:“寡人还是想听听公子非自己的想法。”

偏殿中的宦官领命离去。

没过一会儿,他就将早就等候在外的公子非领进偏殿。

嬴政耐心等韩非行礼,而后抬了抬手,侍人把赵维桢手中的帛书又送还给他。

少年国君难得放缓脸色:“你这文章写得很好,但寡人并不打算采用。寡人有一问欲问公子。”

秦王直接拒绝了韩非的提议,后者也不懊恼。

韩非只是深深看了嬴政一眼,而后再次行礼:“秦王,请。”

嬴政:“若寡人执意攻韩,公子会如何?”

韩非:“……”

赵维桢在一旁不禁挑眉。

这问题问的,横看竖看都是刁难。

不得不说,嬴政现在越发有流氓大国国君的意思了——说是问问题,但这个问题,若是回答出疏漏,秦王以此为由头砍了韩非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但韩非并没有退缩。

他只是抬起头,整理了一下语言:“君有主、主张,于臣于,于国,是好事。”

嬴政闻言,凤眼不着痕迹地亮了亮。

旁人也许看不出来,但赵维桢一眼就能看出来,韩非一言就说到了秦王政心坎里,他来兴趣了。

“可公子非上书坦言是为秦谋事。”嬴政故意反驳:“国君若做错了事,你为臣子,不该出言劝诫么?”

韩非看向嬴政手中帛书:“此乃,非一家之言,只有,有片面道理。”

说完,他抬手比了一下自己的躯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