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1 章 141(1 / 2)

加入书签

朱高炽和朱棣对视,朱高炽目光没有丝毫回避。

他身为太子,会支持自家父皇做的一切决定,这是他身为太子的职责。

但是他支持并不代表赞同,一码归一码。

“咱大哥这么刚烈么?”朱高煦不知怎么时候蹭到朱高燧身份。

“那他之前对我怎么那么忍让?”朱高煦不解,大为不解,“是觉的我不配么?”

【明太宗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炽对于迁都这件事都很执着,而且都很一波三折。

咱们具体看看他们父子俩为了迁都做了什么,一个非要迁都北平,一个非要把都城迁回来。

执着父亲和他叛逆的儿子。】

*

“明太子如此叛逆,和唐太子一样疯了?”赵匡美大为震惊。

听神迹之前的描述,明明是一位忍辱负重的明君,怎当了皇帝就性情大变了?

【明太宗朱棣,自打上位以来就谋划迁都,从明太宗朱棣登基到1421年正式迁都,整整历经了二十年。

要迁都自然要有人口,从1403年开始,明太宗朱棣就着手百姓迁都北平。

只要去北平,就会减免赋税和劳役,由此吸引了大量江浙地区的富商们迁到北平。

其次,明太宗朱棣还将徐皇后的皇陵选在了北平,而不是南京。

并将北京昌平黄土山并改名天寿山作为皇家陵墓,徐皇后是第一个下葬在十三陵的人。】

“为了迁都,爹竟然连咱娘都不放过,死了还得搬家。”朱高煦直接说。

他是想开了,自己就是不说,天幕也会把自己的心思放到天幕上,那他还不如想什么说什么。

起码还过过嘴瘾,大不了就贬为庶人呗,他爹还能把他炖了不成。

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之心的朱高煦彻底放飞自我,这嘴就和个漏勺一样。

朱棣一个眼神过来,朱高煦嘿嘿一笑,学着他家三弟朱高燧一样捂住自己的嘴。

【从1406年开始,明太宗朱棣开始一点点的建造都城北京。

从全国四面八方运送木材石料,给新都城添砖加瓦,一直持续到1420年,北平的宫殿才建造好。

在这就不得不提明太宗朱棣另一个功绩,疏通开凿京杭大运河,可以说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有一大半的原因是为了给北平补给。】

听到这,朱高炽叹了一口气。

天幕上再次出现他的心声。

【朱高炽】:都是钱,哪有钱。

“大哥,又没花你的钱你心疼什么,咱爹敢怎么嚯嚯,肯定有钱。”朱高煦瞧他大哥一脸抠门样,半点不大气,“你这小气扒拉的,和咱皇爷爷真像。”

朱高煦是谁都敢说,连朱元璋他都敢说两句。

“再说,没钱就印呗,又不是没纸,纸都舍不得?”朱高煦真不理解大哥心疼啥。

这点朱高燧也

赞同,印刷大明宝钞不就行了?堂堂大明王朝,最不差的就是钱。

【朱高燧】:不差钱

【朱高煦】:不差钱

朱高煦看着两弟弟心声,无奈的又叹了一口气。

朱棣是已经不想看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的心声,徒增火气。

朱棣目光再次落在朱高炽身上,太子朱高炽也不避开。

这一刻,朱棣有种掌控不住朱高炽的感觉。

朱棣原本觉的太子朱高炽虽能力一般,但做守城之君没问题,却不想他如此叛逆。

【朱棣】:不服?

【朱高炽】:不服。

父子二人的心声同时出现,但二人都面无表情。

一旁的朱高燧和朱高煦被这紧张气氛弄的不敢说话,但朱高煦的内心活动还是很活跃。

【朱高煦】:我爹不会废了我大哥吧?我可不想做太子!

朱高燧…

“二哥,你想多了吧,不还有好圣孙瞻基么。”朱高燧白了朱高煦一眼。

“对对对,还有好大侄子。”朱高煦松了一口气,这太子白给他都不要,太压抑了。

【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后,新都京城的补给有了着落,且还可以满足边境驻军的供给。

解决了补给问题,朱棣开始着手解决边境安全问题。

于是有了他五次征北,大大降低了边境外族对北平的威胁。

可以说为了迁都,明太宗朱棣从方方面面做了各种准备。】

“爹这是蓄谋已久,这城府深的,啧啧啧。”朱高煦继续吐槽朱棣。

一旁的朱高燧眼见他二哥如此口无遮拦,忙往边上大跨一步,可别连累了自己。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明太宗朱棣辛辛苦苦准备了二十多年,新建的北京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却因雷击发生火灾。

这场大火将建好不到一年的三大宫殿化为废墟,朱棣的心血也毁于一旦。

且古代迷信,发生如此天灾,第一反应就是上天对君主的惩罚。

当时的明太宗朱棣极其的难受,他连连下诏,并开始自省,如当年面对天灾的汉文帝一般。

朱棣问众臣,新都北平遭遇如此灾害,是不是因为自己在怠慢了神明才造天谴?

是不是自己作为帝王德性有失?

是不是自己在政治决策对百姓不好?

朱棣让臣子诚心进谏,一同挽回天意。】

“天打雷劈,咱爹是缺了什么大德了?难道是因为造反??”朱高煦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哎呀,没想到造反真的会遭天谴,幸好自己迷途知返不打算造反了。

“出去!”朱棣实在忍不了,直接把嘴碎的朱高煦给踹的出去。

朱高煦可怜巴巴的站在大殿门口,好在他耳聪目明,脖子又长,虽不如在殿中听的清楚,但不耽误他看神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