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87 章 287(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早在他们几人被从乐平征调来长安的路上,就已经讨论过他们被喊来此地的任务。

这显然不是又让他们来行什么观礼之举的。

毕竟现如今的长安城也没有元月庆典这样的计划。

若真有的话,想来在乐平月报的初稿中就会显露出几分端倪了。

但若不是什么闲事找上他们,也就只有可能是正经事了。

当听到乔琰用尤为正经的语气和他们说起任务二字的时候,无疑是证实了他们的这个判断。

“都坐吧。”

吕令雎一听这话,当即带着自己那装有压胜钱的盒子落了座,甚至还偷偷地掀开了一条缝,往里面看了一眼,见乔琰的目光扫了过来,她又立刻挺直了腰板,一副正经的样子。

下一代的武将,也是对她而言尤为宝贵的女武将,眼下这好一派活力非常,跃跃欲试的状态,让乔琰越发觉得,不必将今日朝堂之上那一点反对的言论当回事。

这些和兖州乔氏同样看不清局势的跳梁小丑,在时代的浪潮面前若是还抱着自己的高贵仪态和陈陋认知,总有一天会自食恶果。

反倒是这些现如今还是孩子的乐平书院学子,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学识和经验的一步步累积,迟早会将那些人给取代掉。

想到这里,乔琰笑了笑,开口说道:“一年半之前,我给你们布置过一个任务,是要你们想象,倘若跨海而过,要如何以两艘舰队五百人跨海而过,震慑辽东的公孙度。在一年前你们将这个答卷交给了我,作为前一年的年底考核结果。”

当时考虑到年龄的缘故,诸葛亮、庞统和司马懿这三人都是独立完成这次作业的,陆议郭淮和吕令雎则是以组队的方式,不过后者最后提交出来的是两套方案。

也就是说,送到乔琰手中的一共有五套结果。

见几人目露惊喜之色,乔琰继续说道:“当时我未曾对你们几人提出的方案做出评价,并不意味着这个计划要做出搁置。”

他们当时交作业后不久恰逢天有日食景象,所以长安城中的主要任务一半是消除流言,一半则是为去年的春耕做筹备。

以几人中年龄最长的司马懿看来,乔琰暂时放弃夺取幽州的计划也实属寻常。

随后从五月起的种种异常气候也显然不是出兵的好征兆。

对他来说唯独有点可惜的是,他原本想要通过这次提交的策划和诸葛亮与庞统分出个高下来,却因为乔琰暂时将此事搁置而难以实现了。

现在看来,倒是还有机会?

忽听庞统抢先一步问道:“君侯的意思是此事现在要重新启动了?不过正值冬日,好像并非是适合于海航之时。”

别说是适不适合航海了,眼下这个时节就连并州北部都该说一句寒风如刀,更遑论是幽州辽东这样的地方。

就算有棉衣取暖,从徐州驻军港口海陵出发的士卒到了那里,估计都要被冻出个好歹来。

别说能不能对公孙度起到震慑的作用(),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反而要变成他用来挟制君侯的人质。

那岂不是要成为天大的笑话!

“我何时说要你们立刻出发前去辽东了?”乔琰朝着庞统看去笑道:“我给你们五个月的时间,从即日起,到五月之末,你们都暂住于海陵,我要你们替我观望徐州和扬州在今年内的局势,寻找打破徐州以淮河为界对峙局面的契机,又或者,能挑起荆州和扬州之间的交手。”

“而后于五月末,率领海陵的船队出发前往辽东,行震慑公孙度之举。不过……”

乔琰顿了顿,目光在这几个仿佛下一刻就想出发的少年人身上一扫而过,“当年你们给出的那些方案,我希望你们结合这一年半之间的所得,加上在海陵实地的考察再做出一番调整。”

“具体对船只数量和行船人数的划定你们都可以再做出改变,这个数目必须在二月上报回到长安,出兵的方略则在五月之前要交到我手里。”

听到又放开了一道界限,他们的脸上更多了几分喜色。

而后他们便听到乔琰说道:“我有一点想要提醒你们,从海陵往辽东的威慑方案,我只会从你们之中选择一份,也就是说,其他几人都会是输家。如果我是你们的话,或许会尝试另辟蹊径,从另外的路子取胜,也就是我之前说的,插手扬州和徐州的战局。”

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少年人来说,好胜心当然还是占据了上风的,但在仔细琢磨了一番乔琰话中的意思后,司马懿的脸上又闪过了几分深思。

插手辽东的战局,所能得到的也只是将公孙度说服作为幽州战局的偏师,届时和身在上谷郡的张辽合兵会师,达成合击公孙瓒的目的。

那么,这一遭行动的主帅就是张辽。

但若是徐州和扬州这头呢?

得到长安朝廷册封认可的徐州牧张懿,不仅在个人能力上有所欠缺,甚至还和乔琰有过旧怨。

出于徐州局势的考虑,乔琰不可能和张懿去算旧账,但因徐州未曾一统,南面的孙策又是枭雄之姿,必须要对他做出一番限制,她也不可能让张懿成为收复南方势力的指挥。

如今的这一出看似是在对他们几个年轻人做出一番考验,应该叫做乐平书院的对外实践,可实际上,这也未尝不是在界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司马懿的父亲与兄长都已经在京畿做官了,他自己却并不太想要按照循规蹈矩的方式升迁。

在并不显得出头越矩的情况下,在徐州战场上发挥出作用,会不会是对他来说更合适的选择?

不过眼下还未到海陵亲自见到那头的情况,就像乔琰所说的那样,连他们所提出的种种方案都还需要通过抵达实地之后修正,更何况是对这几州战况的分析。

他微微垂眸看向了面前装有压胜钱的锦盒,虽并未在此时开口,心中却有了一番思忖。

() 听诸葛亮开口问道:“君侯觉不觉得(),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在队伍上太过醒目了?”

乐平书院的学子虽然都还没有在乔琰的麾下担任具体的职务,像是蔡昭姬这样的早已经算作是毕业了,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各路势力这里没有挂上过名号。

尤其是像诸葛亮和庞统这种年轻人,人尽皆知,乔琰对他们二人看重有加,且在他们学成之后必定会委以重任。

这样的人忽然出现在了徐州这等势力交锋敏感的地方,难保不会被人觉得乔琰对徐州的战况有另外的想法。

诸葛亮的担心不无道理。

乔琰回道:“所以我不会让你们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给你们安排了一个同行的老师,以乐平书院的老师带领学生出行增长见识的方式,让你们出现在徐州。”

“这个老师,我打算让贾文和来担任,但他不会给你们出任何的建议,只会在你们的行动确实有失偏颇的时候才会做出提醒。”

“为了确保贾文和的安全,我会让太史子义也一并前往,要如何用好这两个人,我想你们心中有数。”

诸葛亮起身朝着乔琰行了个礼:“多谢君侯。”

贾诩的身份对长安朝廷来说相当微妙,若是在长安协助处理了一段时间事务后又被分到了乐平书院,只负责教书育人,还真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徐州的小范围淮河对峙,也确实要比任何一个地方都适合用于带学员新人,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教导。

但贾诩对于江东来说的身份同样微妙,只因他有极大的可能就是孙坚之死的幕后元凶。

正是因为他给董卓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才造成了孙坚身死荆州。

要说孙策对贾诩没有怨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为了确保这些书院的学子不会在什么时候忽然没有了老师,防备贾诩被江东那边的小霸王了结掉了性命,再派出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安全,便很有必要了。

太史慈在如今只是大司马府中的府掾,打从他将邴原从辽东护送到上谷以来,都还未曾有出手的机会,旁人对他的印象充其量也就是——

他曾经做过青州境内的官员。

可事实上,太史慈避祸于辽东之时对此地的了解绝不少,而他所统领的神臂弓营也早在马钧的协助下完成了武器的改装和对新武器的训练。

他们的人数或许没有那么多,却必定是对辽东来说极具打击效果的存在!

这是乔琰给他们做出的另外一项支援。

她也用贾诩分担掉了可能集中在他们身上的视线。

能不能用好这些条件,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