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当时顾茵就点头道:“娘就是不说我也省的,皇后娘娘为咱家解了围,只这一点我们就该念着她的好。”

当时顾野在旁边听了,不大高兴地嘟囔:“她虽先帮了娘,可后头娘就看了两眼小皇子,她自己把皇子抱出来的,干啥瞪你呢?”

他护短,反正谁瞪他娘都不行。

后头顾茵就给他解释,说人不止身体会得病,心情也会得病。

“皇后娘娘现在就像是心情上得了风寒,所以表现得过于紧绷。这并不是她的本意,你会因为有人得了风寒,不受控地在你面前打了喷嚏,就讨厌这个人吗?”

顾野想了想说不会。

之前还在寒山镇的时候,他也得过风寒。

镇日打喷嚏、流鼻涕的,别说家里人,就是他那些小伙伴,都没有因为他病了就讨厌他、疏远他,反而会更加照顾他。

所以顾野道:“皇后娘娘是好人,我们不好拿她做消遣,万一她更不高兴了,她心上的‘风寒’就更不会好了。”

心上的风寒吗?正元帝凝眉沉吟。

过去这些年,他只当周皇后是因为对他心生怨怼,同他离了心,所以才移了性情,故意去做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事儿。

却从没想过,现在这样并非她的本意,只是她情绪上、心理上得了病,不受控地表现出了病症。

“我知道了,最后一场的戏本我再改改。”

“那就麻烦叔了!”顾野笑起来,“其实也不用大改,把坏皇后改成坏贵妃就行!”

反正那冯贵妃不是好东西!

分别之后,正元帝回到皇宫,直接奔着坤宁宫去了。

这次周皇后还是没让他进殿,正元帝也不同他争吵,让人搬来椅子,往门口一坐,隔着一道门就开始和周皇后聊天。

不扯什么皇帝皇后的,也不提孩子的事儿,就说过去两人相处时那些令人愉快、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

刚说了不到一刻钟,正元帝正讲到两人刚刚成婚的时候。

周皇后红着脸出了来,让他闭嘴!

…………

十二月初,《风流记》一共三场戏全都排了出来。

喜欢这戏的人实在多,吉祥戏园里所有的戏码都给它让步,早午晚三场,正好能演完一整遍。

就这样还一票难求呢,因为眼下

不只是戏迷了——戏迷们听说有这出好戏,早就来看过不止一遍了,现在是街知巷闻,没看过的反而成了异类,都接不上旁人的聊天内容,便是不怎么爱看的人也得买票来瞅瞅。

食为天酒楼趁着这股东风,在开业第二个月就声名大噪,客似云来。

顾茵再一盘上个月的账,利润就达到了五百多两,抵得上过去在寒山镇的时候一年的进项了。

这其中当然还有顾野的功劳,他不止平价买来了质量极其高的戏本,而且也确实很有交友眼光——后续顾茵和小凤哥谈广告费,本以为对方会涨价,毕竟现在人家的戏那么卖座,涨价也在情理之中。没想到小凤哥非但不涨价,反而连事先说好的那十两也不要,直言顾野能把那么好的本子给他们戏班唱,才有了他们声名鹊起的今天,已经是给他们最好的报酬了。

那五百多两的利润,顾茵一开始是拿回家的。

王氏根本不要,说家里的银钱尽够的,而且马上就要发俸禄了,银钱方面根本不用操心。

后头等到武青意下值,顾茵又把这银钱给他,说前头店里留的流动资金还剩不少,这五百两可以随意处置。他之前把私房都掏空了给她开店,不放点银钱在身边总归不好。

武青意并不肯收,反而同她道:“我正要为这个找你,陛下说文二老爷已经把欠款都收的差不多了,之前那三万余两要还给咱们,还询问我要什么赏赐。”

那日接顾茵下工,顾茵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互惠互利”给了武青意莫大的启发。

他和正元帝之前都把抚恤伤兵这桩事当成一项支出,却没想过伤兵也可为朝廷办事。

思路一变,他向正元帝进言,不用直接给伤兵银钱,而是把京城附近的田产分发给他们,再减一点他们的赋税。

这样一来,伤兵们不用再付佃租,也不用担心赋税,只要踏实肯干,自然能养家糊口。

他们都是义军中人,冲锋陷阵没有退缩才受了重伤的,忠心毋庸置疑。

虽然都身带残疾,但参过军的人身上带着血性和狠劲儿,非普通百姓可比。

把这些人安置到附近的村子里,无形中等于大大加强了京城的守备。

正元帝现在正缺现银,田产倒是不缺,前头他想着先把好出手的铺子那些卖了,变成现银,再来处置田产。

现在省下了一到工序,田产不用再变卖,直接发给伤兵即可。

从武青意进言到现在,这事儿开展了月余,一直很顺利。

最早一批拿到田地的伤兵都对正元帝感恩戴德,也就是眼下京城附近是太平得不行,不然他们恨不能立刻再穿上甲胄,多杀几个贼子霄小来表忠心。

这举动也确实仁义,连之前朝中一些觉得正元帝皇位来路不正,而不怎么服气他的文官,都转变了态度。

这个功劳正元帝自己领了,武青意没有心中不服气的,他是真没有不臣之心,收拢那么多民心做什么?

君臣相处得这么合拍,正元帝自然要赏他,还不像从前是似的,赏赐宫中多不胜数的古董珍玩,而是询问他的意思。

搁以前,武青意大概也不会要求什么,这次

其实是顾茵点了他,奖赏自然该归她。

所以他说回去和顾茵商量一番,正元帝忍无可忍,笑骂他一声“妻奴”,把他赶了出去。

听他解释完来龙去脉后,顾茵抿唇笑道:“我前儿个还听卫三娘他们说都分到了田地,没想到这主意竟是你想的。赏赐什么的是真可以随便要吗?”

武青意道:“陛下从前还未登基时就是一言九鼎,这次他说的‘尽管开口,朕无有不应’,你尽管说。”

以武青意对顾茵的了解,她肯定是不会提什么过分的要求。

而且就算提了,反正是他去开口,至多被正元帝骂两句,也不会损失什么。

顾茵想了想,就道:“那我能要一条船吗?就是那种能出海的大船!”

店里的辣椒现在供不应求,这东西从市面上买来就贵,要是能有自家的商船,自然能省下一大笔。而且如果能在海外找到适合中原种植的辣椒,能在本土种植,就再好不过。

尤其海外的东西可太多了,只是时人还不知道分辨罢了。

武青意点头道:“这不难,不过我也不知道一条商船的具体价值,但是陛下说要还咱家前头花出去的那三万两,若那船很贵,大不了咱们就不要那三万两银子了。”

商量好之后,隔天武青意就进宫去说,顾茵照常去酒楼上工,下工就在家等消息。

暮色四合之际,武青意下值回来,直接找到顾茵。

看他回来得这样晚,又神情复杂,若有所思的,顾茵猜着应该是事情不顺利。

她先让人给他送上一道热茶,再询问道:“可是陛下没允?没关系的,是我贪心了。”

时下朝廷都施行海禁,除非官府允许,一般人是不能出海的。

她所要的虽是一条商船,但给了船还得给出海的资格,海外的很多东西是朝廷未知的,正元帝不允也在情理之中。

武青意摇头,道:“不是不允,而是允的太多了。”

他们家只要一条可以出海的商船,正元帝当时沉吟,武青意也以为他要不允。

没想到半晌后,正元帝道:“朕记得前朝有家‘远洋船行’,和前朝权宦纠葛颇深的。一干人员之前就外逃了,朕登基后就把这家船行给查封了。你这么一提,朕想起来了。也不知道他家有几条商船,索性整个船行都给你家。”

后头他就让人带武青意去清点远洋船行的东西了。

这家船行有两艘巨大的商船,十几条可以载客过百的中型商船。

若折合成现银,价值百万余两。

就是忙着清点这些,所以武青意才回来得这样晚。

顾茵吓得都咳嗽起来了,忙摆手道:“不用,真不用,我要一整个船行做什么?”

武青意伸手给他拍背顺气,“我当时也是这么说的,但陛下却说这是咱家该得的。我说光是伤兵的事儿,我只是提了一点想法,愧不敢受。陛下却说咱家还有旁的大功,等年后再告诉咱家。”

这话把顾茵都听纳闷了,什么大功劳能得到价值百万两的赏赐啊!

不过他们不敢接受也不顶用,隔天远洋船行的房契地契船契一系列的东西,全一股脑儿地

送到英国公府来了。

…………

鲁国公府这边厢,这些日子府里的气氛都很不好。

一个月花出去了十万两银子,搁谁家都不是一件小事儿!

一开始鲁国公冯源还觉得自己这件事算是立功,一边心痛一边还美滋滋的。

但没想到自家的银钱如流水般花出去后,正元帝还是待武青意最亲厚。

送船行的事儿,正元帝和英国公府都先没往外透,冯源且还不知道。

但宫里有个冯贵妃,已经把正元帝几次单独留武青意说话的事儿告诉了娘家人。

最近大行其道的《风流记》里头出了个奸贵妃,背景也是武将世家出身,冯贵妃自觉受了天大委屈,哭噎着到正元帝面前告状,想让他下令不许宫外再唱这出戏。

这戏就是正元帝让人写的,而且用来联络父子感情的,这他能允?当时就说冯贵妃太小心眼了,历史上的奸妃多了去了,何必对号入座?

这给冯贵妃气的,递消息出来的时候让家里人查查。

轻而易举的,鲁国公府就查到了食为天,也查到了食为天背后的英国公府。

难怪正元帝护着呢!

秦氏是个忍不住气的,知道消息的当天就开了箱笼,拿出了三万两体己银子。

瞧着现在武青意那简在帝心的模样,他们不好直接对英国公府出手,但是斗一个酒楼总没事吧?

英国公府家底薄,产业只那酒楼一家,只要斗倒这酒楼,够让他家元气大伤!

拿出银钱后,秦氏把家里所有人想了一遍,最后把那银钱给了小儿子冯涛——也就是之前在赌坊输钱给顾野,让他亲哥打得起不来身的那个。

“涛儿尽管去买一间更好更大的酒楼,家里银钱管够,一定得把那家‘食为天’挤兑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